Sunday, August 31, 2008

一本赠书


昨天,马六甲的一位会友,郭紫莹律师,把她在较早前出版的文集,《红绿灯》送给我作纪念,非常感谢她。这是她的第一本著作,主要是曾经在《星洲日报》刊登的一些探讨法律与宗教课题的文集。去年,我进入神学院就读时,学院就曾经主办一个“公民社会”研讨会,她是其中一堂的讲员,探讨的也是这个课题,叫每一个出席者都获益不浅。再次谢谢她所赠送的这本书,一个爱书的人,碰到送书的人,太棒了!

马六甲卫理公会110周年纪念

昨天是马六甲卫理公会大事庆祝其周年纪念的日子。110周年,绝对是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中较少数超过100岁的教会。从今年年头开始,牧师带领执事会,已经开始落力筹备此周年纪念,前几周,大家更是累坏了。

昨天的庆典是在下午开始,2.30pm教会弟兄姐妹拍全家福,烈日当头,但是大家却依旧兴奋!感恩崇拜于3.30pm开始,由莫泽川会长证道。会后,全体来宾更是留下拍大合照,然后再移步到隔壁的培风中学大礼堂享用爱宴。这次,有许多远方弟兄姐妹,以及马六甲区的教会同工出席,当晚宴开100桌,场面非常热闹。

当晚,我担任大会司仪,而且还是英文司仪。得知要担任此重要岗位时,真的把我吓了一跳!自己是华校生,一直对自己的英文没有什么信心,特别是言说与对话,自己所知道的词汇实在太少了。谢谢一些朋友的代祷,还有一为英文部的同学特地教我一些英文词汇,让我昨晚可以派上用场。感谢上帝,一切尚算顺利,也没有明显的失误,来宾们也给予肯定。然而我在想,给予肯定,是否意味着下次还有机会呢?别搞我啊!

带着压力,没有办法好好享受餐饮。在宴会之后,协助把东西都安顿好后,我独自去吃roti telur,一边看一场英超球赛,原来,这才是享受!哈哈!

Saturday, August 30, 2008

冯阴坤教授之《罗马书注释》


冯阴坤教授的4册《罗马书注释》是他老人家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目前已经停版,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大概只是第一及第三册。前天收到台湾校园书房的消息,告知他们将会在9月中旬限量再版这套书,有兴趣的同学与朋友请密切留意,届时我们可以一起向出版社订购。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典型情侣对话?

这是旧同事 Vivian 电邮给我的,可见在谈恋爱时,男方有时是很无奈的!(请用粤语来读)

男:今晚妳想食乜野?
女:是旦啦!!你話事
男:食壽司好唔好?
女:天寒地凍仲食D凍冰冰野...
男:咁去打邊爐啦,天氣咁凍,打邊燼就最正
女:我前兩日先打過,成日打好熱氣...
男:咁去食泰國野或者韓國燒烤好唔好??
女:都話左熱氣啦,仲要我食呢D野,你有冇心聽我講野架...
男:咁去POKKA好唔好??o個度D SET DINNER都幾好食(開始有D無奈)
女:POKKA好多人,唔想排隊男:咁去"鋸排"好唔好??
女:唔想食咁多肉,好肥架..
男:冇人叫妳食晒件"排",或者妳叫碟意粉又或者其他野都得架
女:咁咪即係叫我睇住你"鋸排",我唔食你都唔準食...
男:咁食台灣野好唔好?(有D火)
女:台灣野好多油,好肥架(撒嬌狀)
男:咁去食粥啦(已經開始"發悔氣")
女:天氣咁凍,食粥唔飽肚男:麥記"定"家鄉雞...行啦(江良才盡"發悔氣",明顯已經唔想諗)
女:都話熱氣落..(委屈狀)
男:咁不如妳話事啦,我唔想諗啦...
女:我就係諗唔到食乜先叫你話事,你比D主見得唔得(發脾氣)
男:唔係話熱氣,就話肥,我真係諗唔到仲有乜可以食(爆發了)
女:咁係熱氣、係肥"呀嗎"..我有講錯咩,自己諗唔到就亂發人脾氣(惡人先告狀)
男:咁去"味千"食拉麵好唔好(死狗狀)
女:唔..都好,我要食咖哩拉麵/炸餃子
男:....................(又話熱氣?)
女:仲要食雪糕
男:.....................(又話天寒地凍仲食D凍冰冰野... ?)

无论是生是死,总是主的人!

上个星期趁着假期回家两天,有机会看了一部电影。或许是因为配合华人的中元节,电视台也播放了一些怪异性质的电影,“The Exorcism of Rose Emily“。这电影是根据天主教的一个真实个案改编的,讲述Emily被6个邪灵附身,而一位神父为她驱魔。随后,她死亡了,而神父则被控告。整部电影是藉着法庭的审讯情节而倒述这故事的。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两方面的反思。

第一,那位神父被控告因游说Emily不要吃药,而导致她死亡。当然,对控方而言,把这死亡归咎于邪灵是匪夷所思的。从电影的情节来看,Emily的表现是超乎平常的,她发作时,异常有力,能同时说出不同的声音,也能说拉丁文(当然,控方律师指出她曾经学过这语言)。她的确是被鬼附身。这让我有什么反思呢?若面对这种情况,不需要太快假设对方就是被邪灵附身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如压力、心理问题、忧郁、精神病等等。同时,也需要寻求其他的专业人士如医生、辅导员等的协助。当然,Emily的情况是已经确定是被邪灵附身的,而神父为她驱魔时,也邀请一位医生在场,这都是应该的。对我而言,这一切都需要分辨,而最好还是先从医学、自然的角度来探讨,却永远也提醒自己,灵界是真实的,灵界的介入必定是其中一个可能性。

第二,原来,Emily曾经见过玛利亚,而她拥有两个选择:立刻被接走(也就是死亡,这我有些忘记了),或是活下去,且继续面对邪灵的攻击,以便让世人知道,邪灵是存在的。知道邪灵是存在的不是最终极的目的,而是要藉着这样,让人知道上帝是存在的(西方的背景,深受理性主义影响,不再相信灵界的存在,包括上帝)!她选择了后者,结果是被邪灵折磨至死。同时,因为在法庭上,她的这个见证被读出来,叫许多人感动。这给我的反思是,黑暗的势力是的确存在的,忽略牠,是致命的错误!在这电影里头,极其讽刺的批判了控方律师,一个自称常常读圣经,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却是不相信魔鬼或灵界的力量,十分矛盾。

面对邪灵,我认同 C. S. Lewis 的看法:说得太多,或说得太少,都中计了!说得太多,这是在魔鬼脸上贴金,完全没有必要;说得太少,甚至漠视牠的存在,这忽略了圣经明显的教导,也不正视属灵争战的真实。有些基督徒,非常害怕魔鬼的权势,甚至时常疑神疑鬼,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圣经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总是主的人(我忘记了这段经文的出处,欢迎提醒),圣经又说,无论是死、是活......都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8:39),魔鬼最极端的手段,大概是叫我们死吧,但是,如果连死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如果连死,我们都还是主的人,我们还怕什么呢?

感谢上帝,祂藉着耶稣,击败那掌死权的魔鬼,“释放了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作奴隶的人!”(来2:14-15)

死海古卷即将上网!

约2000年历史的死海古卷即将可以在网络上阅读其内容,这对基督教圣经与神学研究肯定会带来不小的影响。详文请参这里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老猫烧须?

Raja Petra 所负责的网站, Malaysia-Today被政府封锁,从昨天傍晚开始就不能登陆了。政府曾经承诺不会过滤互联网,看来这次是“老猫烧须”,不能再忍受了!无论如何,读者还是可以从IP位置替代网页进入。

日记解密

在卫理宗信仰的课堂上,曾被告知 John Wesley 的日记中有些密码,而近年被一些学者解密而出版了。最近,Charles Wesley 日记中的密码也被解密了!这会让会众对这两位信仰巨人的认识更加深吗?详细内容请参考Ben Witherington 的贴文。

A professor from 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 Kenneth Newport, has done the decoding and translating of the some 1000 handwritten pages, that cover the years 1736-1756. The diary begins with his time in Georgia in Savannah and elswhere and it provides various clues as to why Charles so opposed John Wesley's marriage to Grace Murray, and how that whole mess (which included Charles kidnapping Grace and forcing her to marry another Methodist!) put an enormous strai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others.

The work of John Tyson and others has opened up the study of Charles Wesley in recent decades and he deserves further scrutiny not only for his enormous hymn output (over 6,000 hymn texts)but for the role he played in birthing the Methodist movement. This diary will add grist to the mill and help us understand this crucial figure in the English revival of the 18th century.

Here is a juicy little sample of one page from the diary translated:

"Monday, March 22 [1736] While I was persuading Mr Welch not to concern himself in this disturbance, I heard Mrs Hawkins cry out: “Murder!” and walked away. Returning out of the woods, I was informed by Mr Welch that poor blockhead Mrs Welch had joined with Mrs Hawkins and the Devil in their slanders of me. I would not believe it till half the town told me the same, and exclaimed against her ingratitude."(全文

Tuesday, August 26, 2008

漂亮的胜利!


我想,这不只是安华的胜利,而是Permatang Pauh选民的胜利,而且是漂亮的胜利!

在这场极其肮脏的补选中,种族主义、公然贿赂、恐吓、抹黑等公然横行,许多人都认为是一场硬仗,安华就算会胜利,多数票也会减少。然而,事实证明了选民的成熟度,他们弃绝种族主义、弃绝肮脏政治,也弃绝了巫统!

国阵会得着教训吗?那些为巫统的种族主义背书的华基政党,看见了人民的意愿了吗?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有许多朋友都对安华及民盟有所保留,我也何尝不是。但是,我认为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期盼安华率领民盟,兑现承诺,向更美好的马来西亚而前进!

Monday, August 25, 2008

堂堂正正作人?还是老老实实作猪?

黄进发这篇文章,针对这次补选,巫统所搞的种族主义给予批判,更提醒华裔同胞,到底我们要如何选择,选择堂堂正正作人?还是老老实实作猪呢?值得一读!

**********************************************************************************************************************
菲律宾国父说:“没有奴隶,就没有暴君!”请你不要怪巫统。人必自侮而后任侮之!印度同胞被压迫50年后,三万人决定走上吉隆坡街头,结果Makkal Sakthi(人民力量)的呼声响遍全国,引爆了3月8日的海啸。

今天,被人影射为猪的一万五千余峇东埔选民,会有勇气对侮辱、对贿选、对赌盘说“不”吗?会有勇气摧毁“巫统的三个华人保镖”这个“基本盘”的神话吗?

百年前,我们许多人的祖先,就是被“自己人”卖“猪仔”来这里,却成功站起来;今天的我们,百年后我们的后代,是不是还要被当“猪仔”骂来壮大种族主义?

由于巫统的种族主义选战,这场补选已经变成了公民投票:

选择一:堂堂正正做人?
选择二:老老实实做猪?

独立51年在即,“Merdeka!Merdeka!Merdeka!”的呼声在耳边响起;你会选什么?你会为子子孙孙选什么?(全文

老师或学生?

今年,马来西亚神学院提供了两个博士学位课程,分别是教牧博士及由东南亚神学协会颁发的神学博士。这让我想起饮者曾在他的部落格写了一系列为何要念神学博士的贴文,有许多的提醒。另外,前一阵子与一位博士朋友聊天时,他的一番话也让我回味。

他说,当他在修读博士学位的第一年时,其指导教授告诉他:在第一年里,教授会指引他要看什么书,从哪里找资料。第二年,他已经掌握了所有基本的阅读,并有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时,倒是指导教授从他身上学习。到了第三年,他已经是那方面的专家,是可以在那个领域提供贡献了,甚至,也应该比指导教授在那领域更出色了。

让我佩服的,乃是那指导教授的谦卑,肯承认自己的有限,对学生的指引,只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允许学生超越自己。今天,我们或许成为别人的老师,其实也可能同时成为别人的学生的,一颗受教的心是多么重要!曾有一位牧师对我说,有一间教会的会友非常出色、非常长进,常常阅读释经书及神学书籍,他绝对不敢到那教会牧养。这番话,叫我汗颜!难道我们成为传道人后,就不能接受会友并我们更出色吗?难道,这不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吗?

明天的补选,安华会输?

明天就是举国(甚至举世)注目的Permatang Pauh补选,大家都乘今天做最后的冲刺。本来,安华的胜出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但是,近期国阵开始打出要“埋葬”安华的口号,难道这会成为事实?以下文章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峇东埔补选进入倒数第三天,乱象一桩桩一件件脱匣而出。巫统王子凯里说,国阵是准备在峇东埔埋葬安华的。既是为葬送安华政治前程而来,一切荒诞怪事就有了它发生的理由。”(全文

再一次失信!

上周五(22/8/2008),首相出奇不意的宣布把油价调低15分,从原本的RM2.70一公升调低至RM2.55一公升。当然,这对国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谁不愿看见目前高企不下的油价及通膨率会下降。但是,这也再次显出政府在政策上的摆动。

首相曾多次保证不会因为补选而调低油价,只会在9月后才让油价自由浮动,并津贴30仙,并且今年的定价不会超过RM2.70。然而,这次他再次失信了!过去,人民不能忘记他曾经在解散国会、宣布油价起价的事情上失信于民。当然,这次相对而言是件“好事”,大家或许不会有太多的评论。但是,失信终归是失信!我的朋友说,他不会再相信首相了(政府),任何承诺都可以用任何理由否决掉。

我们的首相大人从政这么多年,难道还不懂得把话说得圆滑一些吗?你说得那么绝对,忽然却改变,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看来,他真的被安华弄慌了!真期盼他怕安华,也能怕把他捧上台的各民族同胞!

Friday, August 22, 2008

一些收获

昨天在书展买了12本书,就在这里略略介绍一下吧!

信徒生活
葛伦斯(Stanley J. Grenz):《团契神学--连接基督的信仰与生活》(Created for Community)。中译。台北:华神,2007。
这是一本死人的书,作者在三年前,正值壮年期而因病身亡,叫人惋惜。这本书以三一神论为基础,讨论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团契,是一本尝试把信仰与生活交集一起的书(其实,两者本来就不应该分开)。

圣经研究

Gerhard Hasel:《旧约神学--当代争议的基本议题》(Old Testament Theology)。中译。台北:华神,2007。
这又是一本死人的书,作者是著名旧约学者。此书探讨了旧约神学的发展及方法论,以及一些重要的议题。

格兰。奥斯邦(Grant R. Osborne):《启示录上下)(Revelation)。中译。台北:华神,2008。
前阵子才在这里介绍过这套注释,还被告知将在9月份出版,结果非常惊讶能在这次的书展中发现它。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他们上飞机前一天才出版的,结果只能带了10套过来(手提)。我很荣幸,全马目前我是10个拥有这套书的人(另两人是永凯及STM图书馆)。另外,华神也几乎同时出版罗伟博士的三册启示录注释,这让我有些费解!这套书不必多介绍了,从连线可以看见我过去的介绍。

张略:《雅各书注释》(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James)。香港:基道,2008。
张略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雅各书》,这次能出版此注释,相信能对许多人有帮助,特别华人学者中,专注此书研究的人并不多,注释也相对地少!

鲍维均:《古道新释--从使徒行传看以赛亚书中救赎历史的成全》(Acts and the Isaianic New Exodus)。香港:汉语圣经,2003。
这乃是作者的博士论文,英文原版曾经出版。第一次碰触这本书是在神学院的图书馆,深深被吸引,是一个精彩的文本互涉的范例!

Scot McKnight:《加拉太书》(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Galatians)。中译。香港:汉语圣经,2005。
作者是出名的新约学者,也是“保罗新观”立场的学者。读他这本注释,可以比较一下院长的立场,看看同门师兄弟会不会有火花!

Darrell L. Bock:《路加福音》(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Luke)。中译。香港:汉语圣经,2006。
会选择这本注释,除了因为它是这个系列以外,是因为被作者吸引了。Bock 曾在 BECNT 写了两大册的《路加福音》注释,功力深厚。这简易版,水准也应该会保持!

系统神学/历史神学
林鸿信:《教理史(合订本)》。台北:礼记,2005。
这本也不必多介绍,上过教会历史或神学史的同学,应该都会碰过。这不算什么大部头的著作,但却把基督教神学的发展简单清楚的分析,是不错的入门。当然,若要推荐更好的,我会首推Roger Olson的《神学的故事》。

陈家富:《田立克--边缘上的神学》(Paul Tillich: Theology on the Boundary)。香港:基道,2008。
5月份到香港时,这本书刚出版不久,因为书展的缘故,当时没有买下。自己对Tillich只是风闻有他,也略知他的“关联法”,但所知的实在太少。作者是专研Tillich的学者,希望透过此书能让我一窥神学大师的面貌!

卡维里(Veli-Matti Karkkainen):《上帝论--全球导览》(The Doctrine of God: A Global Introduction)。中译。香港:基道,2007。
我并不认识这位芬兰学者,但这本书的研究方法全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以传统系统神学方式处理这个“系统神学”的题目,反而是以历史神学的进路来书写。作者导览新旧约、教会历史及近代西方与非西方对上帝的认识,非常精彩。这一大堆书中,这本或许是我会最先拿来读的!

宣教神学
包衡(Richard Bauckham):《跨界福音--后现代世界里的基督徒见证》 (The Bible and Mission: Chrisitian Witness in a Postmodern World)。中译。香港:基道,2004。
Bauckham在华人神学界不会陌生,当代好几位华人学者都曾在他门下受教。这本书的前身是作者一连串相关讲座的准备,为宣教提供了扎实的圣经基础。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第四届基督教书展


短暂在家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由于父母都外出,我这几天实在是面对四面壁、电视荧幕、电脑荧幕、书本等,多过看到他们。这几天把一本书看完了,同时把释经文章的导论部分完成了(已经5页了,若继续下去一定超出规格)。另外,重新整理了一篇4年前的讲章,希望能带着新的体会、新的感情来传讲。

今天到KL参观第四届基督教书展。累积了过去三届的经验,不会再花太多时间去参观不同的摊子,毕竟自己知道自己想找怎么样的书,而什么书摊会提供那样的需要。逛了好几个小时,买了好几本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今年还多扮演一个角色,由于有许多同学都选择在今天出席书展,我也花了一些时间把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学者及著作介绍他们,希望他们也能找到好书!
迟一些再介绍这些书吧!但是,真希望上帝给我多一点时间,能好好去读他们,并且与他人分享!多一点时间?我似乎听见有个声音说:“不要blogging了,去读书吧!”

反贪污局捉特定大鱼?

最近反贪污局动作多多,把好几位总监级高官控上法庭,虽然案件仍旧在审讯中,却是叫人拍案叫绝。

今天,反贪局再次有所行动,这次落网的乃是公正党的两位霹雳州行政议员。若是他们真的涉及贪污,反贪局的确需要毫无顾忌的将他们入罪,但这种毫无顾忌的勇气也应该用在另一个阵营当中。这些行动的“碰巧”时机当然会让人生疑。当沙巴人民进步党说要投首相不信任票时,忽然就被传召到反贪局接受调查,这次补选临近,忽然就有公正党的议员被调查,实在巧!或许,反贪局应该还记得有人投报巫统正副主席涉及贿赂,也还记得依占曾经做过的投报(可惜,依占自己忘记了)吧!

行动吧,反贪局,若你真的是不偏不倚,不被利用来铲除异己,全国人民都会成为你的后盾的!

Tuesday, August 19, 2008

简单却有力的信息


念神学后,就很少有机会参加唐牧师的聚会,主要是因为距离与时间。
乘着阅读周回家的机会,昨晚就与家人还有一些弟兄姐妹到KL参加聚会,见见久违的唐牧师。这个月以来,唐牧师开始了《约翰福音》的查经,是自好几年前完成了《罗马书》的查经后,再一次系统查考圣经(《罗马书》后,是两个长系列:“基督徒的感情圣化”及“圣经难解经文详解”)。

昨天晚上主要是讲解约1:8-12。其实,唐牧师昨晚的信息是很简单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独到的见解(其实,我们又何必要去每一堂信息都有独到的见解呢?),在某些细节处还有差错,但整篇约1小时15分的信息(加上翻译),却是强而有力的。我特别注意他所引用的例证,很能帮助弟兄姐妹去继续思考他要表达的信息,带来激励及反思的空间。我想,这是许多时候一些神学性讲道所不能达到的,也是我要可以多学习的地方。

愿上帝赐福并继续使用祂的仆人。

Monday, August 18, 2008

短暂的“假期”

这个星期开始是神学院的阅读周(Reading Week),不需要上课,可以让学生(及老师)有喘息的机会,也可以把握时间为功课冲刺。但是,这“假期”对我而言则相当短。

今天凌晨,天气闷热,加上蚊子的骚扰,导致我凌晨3点才休息,还好,莫尔特曼(J. Moltmann)陪了我一会儿。早上,与俊哲吃了早餐后,便搭车到吉隆坡,以转车回家乡。芙蓉的天气一直都很闷热,吉隆坡则下雨,虽然不大,却足以把我淋得半湿,非常狼狈。当了马来西亚人近30年了,出门还不会带雨伞,活该!

这次回家,只逗留几天,但父母都不在,我可以好好“面壁思过”。其实,我真怀疑这对我而言是否是假期!

星期一回来,晚上载会友们到KL参加唐牧师的聚会。
过后有两天可以冲刺。
星期四到KL参观基督教书展,然后与同学回神学院。
星期五去马六甲,晚上在青年团契讲道。
星期六忙着筹备教会庆典的彩排。
主日,要在两堂崇拜讲道。
下星期二,讲道学讲道,需要再准备一下。
下星期五,呈交《哀歌》的功课,需要修订。

请问,有假期吗?还好,Kar Yong也让我有些安慰。

Sunday, August 17, 2008

摸金失败、彻底失败!

最终,李宗伟还是失败了,完全不是“超级丹”的对手,而且可能是交手以来输得最难看的一次!为什么?太紧张?压力太大?国家的压力?家人的压力?还是那100百万的压力?

这夜,马国人民的期望!

这天晚上的北京,是全国两千六百万人口焦点!我国独立51年来,是否有机会第一次在奥运摸金,且看今晚!

李宗伟将在今天晚上20.48对垒男单首号种子,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林丹。我不明白为什么是在20.48开始,难道内有什么乾坤?今天晚上,无论男女、任何肤色、任何宗教信仰、任何政治立场,都会一致支持宗伟,期盼他拿下这一面金牌,给最近国家分裂气氛带来一些舒缓,并成为国家51岁的生日礼物!

如何诠释保罗书信

以下资料取自施赖纳(Thomas R. Schreiner):《诠释保罗书信》。中译。香港:天道,2000。

1. 先了解新约时期书信的性质及其文学形式与特色。保罗书信通常是为了回应教会的特定问题而写的,若能重建收信群体的处境或所面对的问题,就可以更了解该信。

2. 研究及比较该选段或书信的异文,以便能正确分析经文。

3. 翻译经文,并确定每个字的词形。

4. 研究历史及导论问题,尽量认识希罗世界与犹太文化。研究导论能帮助我们去认识谁是作者、写作日期、书信的完整性、敌人的身份等等。这时候可以尝试去选择自己的立场,但仍旧容许自己在释经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改变。

5. 分析经文:可用句型分析、辨认每个字词的语法功能等等。

6. 追索经文的论据,以期明白及解说保罗书信中的命题。

7. 在释经的过程中,词汇研究对于掌握保罗的论据十分重要,特别要注意一些常出现的字眼,因它们可能是形成保罗神学轮廓的一部分。

8. 进行神学整合,解决表面矛盾的问题(与其他保罗书信)。

9. 推敲保罗的教导队今天的意义。

Friday, August 15, 2008

RETHINKING ELECTION, IN AN ELECTION YEAR by Ben Witherington III

今年的确是一个选举年,马国经过308,现在还有一个全球注目的826!此外,国内各政党,特别是巫统及马华也将在今年进行党选。连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也将在今年选举会督,华人年议会则选举会长,真的是一个选举年!

美国也将在今年举行总统选举。以下的文章是从新约教授,Ben Witherington III 的部落格转载的,是一篇尝试从圣经来看选举或拣选的文章。

ELECTION IN THE BIBLE: WHO, WHAT, WHEN, WHERE, AND WHY?
The Biblical concept of election is an important one, as it is one of the themes we find in both the OT and the NT, and therefore it is a theme of interest not just for OT theology or NT theology, but both, and beyond that for canonical or biblical theology as well.
There are several issues of importance here,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 of election, and the matter of salvation? If we begin all the way back with the primeval history of Genesis, no theology of election is enunciated of course, because election implies that there are various persons to chose or select from, for whatever ends. Adam and Eve were not ‘elect’ in the sense that later we hear Israel is elect. Election then can be defined as the choosing of a, or some, person(s) for some divine purpose or end. But is that end which God has in mind salvation? There are various things that are peculiar about simply assuming that to be the case: 1) the theme of personal or eternal salvation is not a major theme at all in the OT, early or late, and yet most of the early Biblical discussion of election comes precisely in the presentation of Israel as a ‘chosen’ people. Furthermore, when salv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OT it usually has a broader of more generic sense--- rescued from danger or harm or near death experiences, saved from death by illness, and the like. This is also often the sense the term ‘saved’ takes in the Synoptic Gospels. When Jesus says to the woman with the issue of blood “your faith has saved you” he means, “your faith has healed you”; 2) many of the persons said to be amongst the elect group Israel, are also said, in the end to be lost, left out of the promised land, judged by God, and the like. Whatever election meant in those kinds of contexts (e.g. the wilderness wandering generation), it certainly did not include the idea of some sort of guarantee of eternal salvation, or avoidance of divine judgment; 3) when one gets to the messianic thinking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OT and then in the NT, and one focuses that whole discourse on Christ, who is then viewed as the ultimate chosen one, anointed one, elect one of God, here again there is a disconnect with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salvation. Election does not imply salvation in the case of Christ, not least because Christ does not require salvation, indeed he is the savior of others. In addition to all of this, there is no disputing that in various places in the OT God is said to chose or elect one or another person for some specific historical purpose (e.g. a Cyrus is called ‘my anointed one’ in the Isaianic literature), but this has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that person’s individual and eternal salvation. Indeed, in some cases it is obviously excluded. (全文

价值取向

在教会中,偶尔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讨论:“我们用这么多钱、时间及人力来办这个活动,到底会有多少人信主?”,“才几个人来教会,何必再继续这活动呢?”等等。这样的疑问,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耶稣会怎么样看呢?

在《马可福音》5:1-20中,耶稣来到了格拉森,一个外族人的地方。迎接祂的,乃是一个被鬼附身的人。耶稣医治了这人,把他身上数目众多的污灵赶出去,并且准许牠们去到附近猪只的身上,而那2000头猪就掉下山崖,死去了。圣经没有交代为什么耶稣允许污灵进入猪只身上,我们也不必猜测。重要的是,那个人被重整了,之前的他,神智不清,被隔离在坟墓地,而且满身伤痕(被铁链锁住、用石头砍自己)。遇到耶稣后,他神智恢复清醒了,并且也穿上了衣服,与耶稣在一起。圣经说,知道这事的人,就把那人的遭遇及那群猪的事情传开了。

若是我们,我们会传些什么信息呢?传那人被医治的好消息?还是猪只损失惨重的坏消息呢?我们会比较关心什么呢?圣经告诉我们,那地区的人要求耶稣离开他们!为什么呢?是不是那里还有许多其他的猪农呢?一头猪,当然比不上一个人,但是2000头猪呢?会不会比一个人更重要?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别人看不起、不愿靠近、被排斥的!

今天,我们会传什么故事呢?我们的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呢?

改宗与叛教VS信仰的合/非法国度

以下文章转载自向勤的部落格。

Quote
改宗与叛教VS信仰的合/非法国度


楔子:

信仰在第一层面,是关于个体心灵与神圣他者会遇的叙事。

信仰的第二层面才是信仰者与信仰共同体的宗教生活,即一起以信仰教义濡养自己的灵性的实际。

任何时候,若信仰者发现自己的信仰群体行差踏错,或他只是厌倦了跟其他信仰者一起生活,只要他不曾在此前触犯民事或刑事罪,他就可以自由离开不受搅扰、对付。因为,关于心灵的事务,不应该受物质律法的干预。


座谈会

某年某月某一日,某人在某地告诉某些人“关于改宗和叛教”的事。

说话的人是一位教授,马国人,但放过洋,而且取过某英国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

随行的有他可爱的女儿,和学生--可爱不仅因为外貌,而是前者为独立电子媒体工作,后者为老师发声--在某宗教年轻狂热领袖对这年长但开通的学者带来另一种“看顾性眼光”时。

对了,该年轻宗教狂热领袖是另一个随行者,他曾经大力提倡让21世纪的现代国家完全回归东方的中世纪律法管制,他深信那样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并方便他所景仰的老宗教师的神性统治。

整个晚上,老学者都在努力而诚恳的为他的宗教的裁判法权背书,所以他说的知识基本上可以在任何一本比较完善的同名书籍中找到,难得的只是他毕竟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在这个举办地点给这里的受众再次带来“还有人死心不息要继续建立宗教国”的信息与事实。

这无论如何,都是给我们这些将来要在21世纪多元文化国度做牧者/宗派统治者的人的警讯。因为任何性质宗教国的成立都会对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普世价值观的人造成冲击,以及压迫。

关于宗教国,历来多有,任何一种精神信仰,一旦组织了自己的宗教势力,又不小心(刻意)赢得了权力,都会痴心梦想把自己最理想的天国图景生搬硬套并建构、落实在地上。

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些人往往忘了3种现实:

一、信仰是一种关系,无论是人找神,或神找人,都是一种超越性关系,这关系只能直接的要求信仰者效忠信仰对象,却不能强制自己以外的人对自己效忠的信仰对象表示效忠。而且,若我们的信仰对象是一位位格神,而不是宗教家,祂肯定不接受任何被我们用强制力量塞给祂的所谓信徒。就好像我们不能强行把某人拉来然后逼他作我们朋友的朋友,并以为我们的朋友也一定会喜欢跟这位被我们绑架(实在找不到比这个形容词更贴切的字了)的人做朋友。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无法把信仰强加给他人,而还以为他还是合法的信仰者--特别是我们还特别不给他叛教的自由时。同样,任何人把其他人强行拉入自己的宗教生活范围,并以为可以借这样的超级俱乐部建立地上天国类政治实体的人,搞的就是“逼人跟神做朋友”的非法游戏;是不受承认,也不会成功的。

二、人作为一种具有行动能力来改变环境以满足欲望的双足动物,作为个体尚且会在精神想象中腐败:以想象的他人身体提供自己各类想象的快感--意淫,若是把他放在一个不受制衡与批判的权力结构上层,你能担保他不以权谋私?所以凡以为世上会有人,在建构他理想中的信仰的国度(宗教国)时不会变质,如果不是自欺就是欺人--特别是我们在历史上看过君士坦丁的基督教王国、莫斯科的东正教王国、意大利的教皇国、明斯特的圣灵国、更正教的日内瓦、德意志的第三帝国以后,如果还相信任何形式的宗教国能给地上带来自由、平等、民主、公义,我们真的可能是还在痴人所说的梦境中(而且还是人以绝对权柄操纵神圣意志的杀人之梦)。

三、在所谓的多元文化的处境,想象或强迫自己相信完全没有宗教竞争,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事实是,只要某块土地有超过一种信仰/宗教,就必有彼此努力争取原初信仰者转换阵营的暗中较量,除非统治者为了方便自己万寿无疆的统治,而制定严刑峻法来阻止自己的信徒去认识与经历另一种宗教生活。但这样做的时候,却正好暴露了这个原初信仰的宗教本质或信仰生活的质变--原来它一开始就不是有关人神关系复修的简单叙事,而恰恰是某类宗教家为了建构地上政治实体(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搞的把戏。

无论如何,这三种现实都在提醒人,强行在地上建立信仰的国度是非法的,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有统治者打算为这样的梦流自己与他人的血直至人民梦醒时分。

所以讲座末后有一个重要提问带来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回应。

提问是:“事实上,回教法的施行是否依据穆斯林在一地一国的人口比例与政治实力?”

回答是:“您说得对。”

这告诉我们什么,原来一种宗教的法权还需依据“人民的力量”,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面临西化与全球化浪潮冲袭的诸东方宗教国,要制造人民的宗教意志来延续自己的东方价值观或(统治)。

注:当我说统治者,或使用统治者一词时,我指的是那些心里暗唱“你(们)不要活得比我好--比我更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那一类政治、宗教、经济动物。在非统治关系里,人与人,人与领袖是可以自由交流、辩论、切磋的,而且当领袖发现有人比他还行,他还会选择民主禅让呢,因为他知道美好的政治生活需要比自己更有美德、德性的人来承担。但统治者想的只是,“让我再掌权几年,因为我的各类欲望还未获得满足”。津巴布韦的总统和柬埔寨的洪森,就是这一类统治者(政治动/怪/异物),人民在他们的统治中永远不晓得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可以是怎么一回事。

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Grant Osborne 启示录注释中译版出炉了!

刚刚收到一个电邮,被告知 Grant Osborne(奥斯邦)的《启示录注释》之中译版出炉了(原版是2002年出版,属于BECNT系列)。前整子向 Kar Yong 咨询关于 Robert Mounce 的《启示录注释》(原版NICNT)时,他曾经提起这本书。

若想阅读网上试读本,可到这里下载

Tuesday, August 12, 2008

T & T Clark Sales Until 15 Aug 2008

Kar Yong 告知著名学术出版社,T & T Clark 正在提供非常诱人的优惠,实在是热爱学术作品的人士所不能错过的。我阅览了一些圣经研究的论文,75或85元的作品,一律售价25元!很可惜,单位是英镑,不是人民币,也不是马币!

又是书!!!

智慧书局的陆牧师今天到神学院摆书摊,本来我提醒自己,一定要节制,但是,事实常常与想像有距离,而且是不小的距离!一下是我买的一些书:

1. 里兰得.来肯(Leland Ryken):《认识圣经文学》(How to Read the Bible As Literature)。中译。北京:江西人民,2007。
去年就看见这本书,但却没有多加注意。近来比较多处理圣经注释,不论是在课堂或讲道,发现文本批判对圣经研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进路,希望能从这本小书得到一些亮光。

2. 章学富:《希腊哲学的Being和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Being of Greek Philosophy and Trinity of Early Christianity)。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5。
前段时间买了章氏早年撰写一部希腊哲学的Logos与基督教的Logos之比较的著作,虽然还未仔细阅读,但却开始注意这学者。今天谢谢永凯让我注意,并愿意割让这本书。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什么时候由犹太人那种重关系,而进入希腊哲学的重本体呢?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有斩获。

3. 卓新平:《当代亚非拉美神学》(Contemporary Theology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上海:上海三联,2007。
卓新平的对历史神学的研究是相当惊人的,早年出版了两本探讨西方基督教神学及天主教神学的著作,也出版了基督教在各地的发展研究,都是收集并分析大量资料的。这一本书,在我上“亚洲神学”时,并没有留意(当时图书馆或许还没有购买),但在往后的日子有机会翻阅,同样是一本巨著!

4. 王志成:《解释、理解与宗教对话》(Interpretation, Understanding and Religious Dialogue)。北京:宗教文化,2007。
我对这作者并不认识,根据介绍,他是一位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的教授,任教于浙江大学。他写过好几本宗教对话的书,而这课题在911事件后,更是值得注意。特别在马来西亚的处境中,宗教与种族间的交流,极其需要!希望从一位中国学者的著作中,可以了解在其处境内对宗教对话的关怀。

还有好几本是C. S. Lewis的书,最近由大陆重新翻译,迟些再介绍吧!我有预感,一些朋友又要问我,读得完吗?Kar Yong 又会说,我确实要挑战他了!下个星期还有基督教书展,怎么办呢?

Monday, August 11, 2008

我也是一个快乐人!


今天下午收到了CBD寄来的两本书,分别是Darrell Bock 及 Gregory Herrick 编的 Jesus in Context: Background Readings for Gospel Study, Baker Academic, 2005 及 Marion Soards 的 1 Corinthians (NIBC), Hendrickson, 1999. 这两本书都是一位在英国的朋友送给我的,在此谢谢她!
正如Kar Yong,我也是一个快乐的人(虽然我收到的书不比他多)!

敬拜与说方言

Tony Siew的部落格阅读到这篇文章,是他对敬拜与说方言的观察及反思。我的五旬宗朋友,会有什么意见呢?

Sometimes when something good is overdone, the good can become a hindrance because there will other good things left undone. In a church service of 2 hours, how long shall we dedicate to singing and worship? I think 30 minutes to maximum 40 minutes will do, because other good things have to be given time, like preaching of the Word. Singing and music should never take the place of the sermon when the congregation learns to hear the Word of the Lord, meditate and reflect on it and challenged to obey it. Expounding the Word takes time and requires our minds to be alert to understand God's Word being preached. Our minds can be deadened when there is too much singing, moved just by our emotions leaving our minds underdone. The early church is said to devote to the teaching of the apostles, fellowship, breaking of bread, and prayers (Acts 2:42). Note that the teaching of the apostles is stated first, emphasizing its importance in the assembly of the saints. Prayers and fellowship too are part of worship. Only later in the passage that praise is mentioned in v. 47. (全文

都将成为赞美!

所有祷告,如果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最后都成为赞美。
所有祷告,无论它本来是何等沮丧,
无论它的经历是何等愤怒或恐惧,
都以赞美作结。
得到这样的结果不一定顺利或轻松,
旅程可以是一生之久,
但结局总是赞美!
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回应上帝--用诗篇祷告》(中译;香港:天道,2006),页187。

Sunday, August 10, 2008

张艺谋谈北京奥运开幕礼


这篇专访是我的中国同学,小梅介绍我的,让我们可以尝试从张艺谋导演的角度来看这成功的奥运开幕礼。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夕,总导演张艺谋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进行了解读。

问: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经常表示要以一颗平常心开展工作?是否做到了这点?

张艺谋: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虽然一直说是要以平常心看待。但真正做起来时谁也做不到平常心,因为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太重,由此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很像我拍电影时寻找好的剧本一样。电影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剧本是否精彩。花了一两年时间用在寻找好的创意,即使是到了彩排的时刻,我们也仍然没有放弃好的创意。只有真正等到了开幕式办完后,回过头来才能发现,其实真正好的创意,它真的是好。我们最初的有些精彩创意,经过了一次次考验,一直坚挺到了最后。

问:开幕式上有哪些是亮点?

张艺谋:开幕式上还是有不少亮点的。一台节目、一部电影,要想处处都是亮点,太难了,也不可能,那是违反艺术规律的。因为有些好的创意,实现起来,挺不容易的。而一些付诸实施的创意,也会在实施的过程中打很多折扣,最终的效果会与最初的构想有较大的反差。

问:从最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借鉴了些什么?

张艺谋:我们对最近这十几届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研究。我个人十分喜欢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构思很巧妙的一点,是寻找到一个舞台,一个行进的车队。在这两个载体中进行充分的展示。他们将传统的舞台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在空间中采用了巨大的吊装。要想超越,太难了。因此,我们的开幕式的突破点选择在多媒体数字技术上,结合传统的舞台、团体操等,进行立体的展示。从空间上寻找突破,对这一点寻找了很长时间。刚开始时,有“老虎吃天”的心态,走入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误区。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逐渐回到了务实。

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数字技术上取得突破有何价值?

张艺谋: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好坏各人有各人的评判。但作为一个实践者,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这次的开幕式,是一个前卫的探索,是一次数字时代的开幕式,是一次全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领衔二十一世纪大型广场活动的方向。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这届开幕式,总的品质让人感觉到很现代、很时尚。即使传递的是古代的信息,我们也采用了现代的手法,通过完美的视听语言来展示。如开局晶莹剔透的画轴,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从多媒体短片切进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开头的这一组镜头奠定了整台节目的风格。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将自己最值得骄傲的灿烂文化,用最现代的视听手段包装。这两年来一直处于“煎熬”之中。两个月前还是如此。现在则很平静了。因为成败已定。

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用“击缶而歌”的方式来表现,为何有这样的创意?

张艺谋:作为奥运会的开篇,倒计时这一段落十分重要。我们研究了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最后时刻的倒计时,以及世界上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活动的倒计时的表现形式,发现大同小异,表达方式十分雷同,几乎都是短片加欢呼的方式。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这届开幕式前最后的倒计时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把原来安排在节目后面的“击缶而歌”调到了最前面。

“鸟巢”东北侧上的一束火光,迅速盘旋了一个大圆,化为一片耀眼的白光。激活了“鸟巢”顶上的日晷。日晷将这一束强光反射到场地内,点燃了“缶阵”。缶阵以光波的律动,在滚雷的节奏声中,由发光的缶面连续闪出60、50、40、30、20、10字样。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加上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字样,配合着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将倒计时掀向最高潮。

此时,焰火在高空中绽放。整个“鸟巢”宛若盛开的花朵。场内缶阵上的闪光,宛若花朵晶莹的花蕊。

问: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如何表现“奥运五环”标志,都是重要的环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展现方式令人感到震撼,能否解读一下。

张艺谋:奥运五环标志的展示,是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最重要的一个仪式环节。在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历届奥运会的影像资料中,镜头里汇聚得最多的就是五环的展示。因为每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都是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浓郁特点的展示,没有任何可比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永远也想不起来那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过什么样的节目。但"奥运五环"精彩的展示瞬间,却永远载入了史册。

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的展示。我自信是一个经典。由焰火组成的29个巨大的脚印,沿永定门、前门、天安门……一路向北,朝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走来。最后一个巨大的脚印在“鸟巢”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聚拢成体育场内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天上飘下来的仙女,她们的名字叫“飞天”。“飞天”把“奥运五环”从地面缓缓拎起,簇拥着五环升起,美丽而浪漫。

问:作为开幕式总导演,你个人最欣赏开幕式上的哪些节目?

张艺谋:整个节目当然是相互呼应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亮点。从有特点的角度上来看,“活字印刷”这一幕很重要。活字印刷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个节目看似机械,其实是897个训练有素的演员的表演,是过去我们常用的团体操的一种变异。对中文方块字的这种表现形式全世界都没有见过,很特别。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统一。

从创意的角度看,我十分喜欢“太极”一段。这段内容把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用很好的形式进行了诠释。全世界几十亿人将通过电视收看到这一幕,接受到中国人对“太极”理解的准确信息。“太极”通过几个人、到2000多人浑然一体的表演,展现了空灵的感觉,同时画面上还有一群孩子无忧无虑上学、绘画、游戏,集体在现场完成了一幅画。用这样并行的两条线索,把外国人十分欣赏中国功夫的元素进行新的解读,解释了中国人心目中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自己在开幕式中,最引以为骄傲的是“我们一起走”这个贯穿仪式始终的创意。这是全场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和现场的演员们,共同完成的这个创意,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最好体现。

我们在仪式最初画卷上由演员用形体绘出的水墨画、来自五大洲的孩子们在各个节目段现场绘出的儿童画,到运动员入场式时进入到最高潮。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们,在1小时40分左右的入场式中,先后走过铺在体育场内的这场“画幅”,用五颜六色的脚印绘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与之前的水墨画、儿童画构成全新的一幅动人画卷。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在这张“画卷”上致辞,圣火手在此点燃熊熊燃烧的主火炬,运动员和裁判员代表在这幅“画”上宣誓……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创意,是所有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教练员等共同完成的一幅永远不可复制的画卷。

问:在节目最后的《梦想》段落,为何会选择“地球”作为表演舞台?

张艺谋:在节目最后需要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有过多种创意,后来发现其实同一个地球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这个创意是开幕式团队中的美术总监、英国的马克·菲舍提出来的。这个创意的实施非常具有挑战性,不仅表现在如何设计和生产出这个具有多媒体展示功能的载体,它还需要在“鸟巢”地坑里能屈能升。

同时,演员们在上面表演的挑战性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们需要在地球的各个立面自如行走、还要做出各种跳跃、翻腾动作。那些靠维亚(吊钢丝)技术帮助的演员们十分辛苦,尤其是那些倒立面行走的演员更是不容易。他们是从山东、河南武术学校专门选拔出来的400多个小伙子们中,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训练,从中优中选优挑出来的60位身怀绝技的演员。

问:放飞和平鸽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规定动作。为何会又想出这样一个带有浓重行为艺术特点的方式来?

张艺谋:奥运会开幕式是国际奥委会高度重视的隆重仪式,升主办国国旗、奏(唱)主办国国歌;运动员入场式;五环展示;升奥林匹克会旗、奏(唱)奥林匹克会歌;放飞和平鸽;点燃主火炬等都是重中之重的规定动作。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在规定动作上的比较性更为强烈。

以放飞和平鸽为例,自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的鸽子有不少被主火炬火焰烧死后,国际奥委会决定不再放飞真正的鸽子,而改用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替代。正因如此,自此以后的各届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都成了艺术家们展示才华的一大亮点。印象最深的是悉尼奥运会时,一张硕大的白布在运动员头顶手手传递时,灯光在上面投射出一个个飞翔的鸽子,充满诗意,传递着全人类追求和平的共同心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这个环节的创意也精心策划,在各种创意方案中,最后删繁就简,采用的方案令人难忘。100位身着素装的少女在放飞和平鸽的音乐声中,和着歌曲的节奏,交叉着双臂,挥动双手,像鸽子一样舞动着翅膀。1万多名现场的运动员,以及体育场内9万多名观场观众一起舞动双臂……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举起手,放飞自己心中的和平鸽。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简单、最独特、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放飞和平鸽。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开幕式前知道这一方案后表示十分欣赏这个创意,他还提前进行了预演,练这个动作。

问:点燃主火炬的时刻都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怎么解读北京奥运会的这一震撼瞬间?

张艺谋:主火炬点燃,是整场开幕式的最高潮。是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理念最完整的阐述,是北京奥运会世界性的一种体现。北京奥运会绝不仅仅只是中国人的奥运会,除了要展示中国文化之外,更要展示当代中国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成立以来,收到了无数的建议,从钻木取火到凤凰涅槃。我们的这个点火仪式,体现了为全人类的这一盛会欢呼的主旨,让人们能够看明白这一点。

问:如何定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特点?

张艺谋:我们的这次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词:浪漫。我个人非常喜欢“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主题口号。“梦想”这个词就让人心生浪漫。

中国人其实从古自今,一直不缺乏浪漫。中国古代的写意画、中国的诗词、音乐,充满着浪漫的色彩,浪漫其实早就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里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但在现当代,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还是较为片面的。不少人总是认为中国人生活单一,模式化。我们这次就是要借奥运会这一个巨大的平台,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国的浪漫。

问:承担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与拍电影相比,哪一个更累?

张艺谋:当然是开幕式了。办这么一个开幕式,比拍10部电影大片还要累。工作量和困难简直是拍一部电影的上百倍,幸运的是从生理到心理都抗了下来。

这主要是奥运会开幕式承载的内容太多、太多。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中国人上百年才办一次奥运会,太不容易了。作为有幸承担这一重任的一名艺术家,只能竭尽全力,办好开幕式,为中华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

而拍电影则不同,拍电影更多的是一位导演的个人创作。拍砸了三四部电影,还有希望从下一部中东山再起。而奥运会开幕式则完全不同,只能成功,没有失败一说。其重要性,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Saturday, August 9, 2008

在宗教面前,我们的视野忽然变得如此狭窄!

由律师公会举办的信仰自由论坛,今天果然逃不过被干预,并提前结束的命运!

早前,朝野双方都反对举办这论坛,一些非政府的回教组织也强烈抗议。今天,在野党的两位国会议员,与约300名示威人士,强烈抗议,并警告将强行阻止论坛的进行,这导致论坛需要提早结束。

很可惜,在宗教面前,我们的视野忽然变得如此狭窄(这不只是说特定宗教而已),难道我们的信仰是不容许质疑的?是我们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因为信仰本身破绽重重?还是我们本来就在一个不容质疑的地位上,如同暴君一样?从这个层面来看,马克斯说宗教是人民思想的鸦片,或许说出了部分“真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个激动的夜晚!

刚刚与一些同学,兵分两路,分别到院长家及郑牧师家观赏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礼。整个仪式耗时4小时,除了运动员入场稍微有点冷场(冷场的原因是参加的国家、地区非常多,电视机旁的观众很难完全集中精神),整个开幕礼可说是一气呵成,精彩连连!一开始的以鼓,配上灯光的演出,加上倒数,实在是精彩。最后,奥运圣火被点燃的时候,心情更是有点激动(虽然不像一位中国同学般,眼泪也快掉出来)!

我在马来西亚出生、成长,学习的乃是马来西亚的历史,对中国的印象一直都很模糊,感情也不深厚。直到好几年前,因为工作的缘故而有机会到大陆去,整个感觉却是微妙的。我不会认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更不会轻易说我是中国人(我更认同我是马来西亚人,或华人),但是黑眼睛、黄皮肤的我,却始终无法与中国完全决裂!过去在中国公干时,与我在一起的有本地的同事,也有来自欧洲、或马来西亚的马来及印度同胞,当地的朋友,一见面时,一定把我当作自己人,其他都是老外。那种亲切感,是难以形容的,而这份微妙感,更是我怀念的。

我期待本届的北京奥运能安全、顺利的举行。中国奥运筹委会主席在致辞时说,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运动会。当奥运选手在追求突破人类极限时,在追求更快、更高、更远的成就时,我祷告求上帝让我们知道,原来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更重要的是,一切的成就,都是上帝的恩典!愿上帝赐福中国、赐福这届的奥运会!

Friday, August 8, 2008

人性的挣扎

星期三与两位同学一起去观赏了Batman: Dark Knight,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其中的动作镜头不必多说,但整部电影却是呈现出一种对人性的解读。Batman的目的,是要激发良善(inspire good),但他的死对头却极之狡猾的在空隙中干了相反的事。一个城市的英雄,却被说成了是城市的负累。大众的心态在电影中表达的淋漓尽致:面对盗贼时,他们需要英雄,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却可以为着要苟且偷生而放弃了他们之前的英雄!

然而,就在黑暗似乎完全得胜的时候,曙光渐渐被看见了。最令我感动的,乃是那两艘装满炸弹的渡轮,船上的乘客,让Joker 判断错误,而这一幕体现了良善真的被激发了!最后,Batman也因为要贯穿始终,选择了一个悲壮的方向,这也是叫人动容!

我们要行善,我们要激发良善,但是,这或许同时也引起罪恶的不满、黑暗的叫嚣,我们应该继续下去吗?能继续下去吗?良善,有些时候的确需要付上代价的!

Thursday, August 7, 2008

一抱泯恩仇


最近,我的一对朋友,因为对一事情的立场不同,而进入冷战期。从过去的无所不谈,到今天的无话可谈,原来是可以那么容易的。这段时间,他们大家都很难受,在人面前还要装着没有什么,但是每一眼神、每一句对话,都是那么的僵硬、那么冷漠。


感谢主,在身旁的朋友的鼓励与安慰,再加上自己的反思,他们终于能够认真的面对彼此间的问题,并且一抱泯恩仇了!我为他们感到开心,也为着能再次看见(并听见)他们那灿烂的笑容(与豪迈的笑声)而喜乐!


人的情感永远是人最脆弱的部分,我很怀疑是否真的有可以完全埋没自己的感情的人。我相信,人需要爱与被爱,这是与生俱来的。愿上帝赐福我的朋友们!

一篇强而有力的批判

以下是一位前巫统党员,查哈林(Zaharin Mohd Yasin)对近来巫统乱象的有力批判!

已被巫统开除党籍的部落客查哈林说,巫统妇女组主席拉菲达昨日宣布明年退位,似乎在调侃党主席阿都拉巴达威的“2010年交棒方案”。他也担心在2011年党选之前,巫统会出现代主席和妇女组代主席的情况,内部组织将更乱,而且巫统如今正在慢性死亡。(全文

Wednesday, August 6, 2008

愿信仰自由论坛成功举行

以下的文章转载自思问之旅

针对大马律师公会计划在本周末举办的信仰自由论坛,而引起巫统部长和回教组织齐声反对的事,我有话说。

一、有关人士唯恐论坛将挑起敏感的宗教课题而造成误会,那是肯定的。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想正视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人活于世,能否有完全的自由决定自己的永恒归宿?(只要他/她/他们所选择的信仰不是一个会危害他人身家性命和自己的人身安全的信仰)如果活在现代国家的人的肉身没有完全的自由,且心灵亦不能获得自由,那就恐怖了。

二、内政部长形容律师公会“玩火自焚”,并宣称不清楚律师公会举办有关论坛的目的何在,无疑在表达一种自己说成的无知,以便一方面可以推卸教育群众的责任(看来巫统不打算给民众任何一种实质意义的尊重多元的文化教养),一方面可以迎合没有精神力量和理性资源捍卫自己的信仰的一群国家宗教徒(任何一种国家宗教信徒在政权的豢养下都不会有真正意义的心灵力量)。

三、回教青年运动(Abim)批评律师公会在处理有关课题上偏向一方是一种自保且自欺的行为--为什么当回教法多次影响世俗法的时候他们都不啄一词,这时候却用非理性的说辞把自己中立化?要知道,如果他们想推广文明回教而自己不以身作则,很快的他们就会被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原教旨主义者淹没。

结论:个人肤浅的认识是,当人们可以利用所有的理性资源,并在一个安全的空间思考所谓的敏感课题时,那才是一种公民社会精神的实质成长之日。当权者不给人们这个空间,其实只是说明了他们想自己统治下的人民继续活在被说成的禁忌中,以方便他们把人民界分为各个小群,进而逐个击破。所以我们希望律师公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用最温和的方式继续这个社会教养工作以推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度。

Tuesday, August 5, 2008

好撒玛利亚人

今天早上的讲道学中,有位同学分享了《路加福音》10:25-37,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他的表达技巧非常不错,但是其释经却让我有所保留。无论如何,他刺激了我再次去思想在这段熟悉的比喻中,耶稣到底要讲些什么。

有几个问题是我先要问的:
1. 经文说那律法师是要来试探耶稣,到底他要试探些什么?
2. 这段经文到底有多少个重点?是一个问题(要如何承受永生),还是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谁是邻舍)?

这是一段关乎如何得救(承受永生)的经文吗?律法师是来试探耶稣对承受永生的看法?还是,律法师是带着自以为满足了律法的要求的心态,来试探耶稣这位律法老师对律法的态度与认识?我认为是后者。因此,耶稣并未真正处理承受永生的问题,祂只不过是重申摩西律法的总纲。为什么呢?因为那根本不是律法师的真正问题。耶稣随后讲了一个比喻来处理第二个问题,因为这是这段经文的真正重点。律法师自以为自己已经满足了律法的要求,然而他却并非真正做到了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一条,因为真正的爱,并不是单单满足于礼仪的要求,而是在人有需要的时候,能不计较的为他而付出,纵然那人是轻看自己的(假设那被打抢的是一个犹太人,而在犹太人的眼中,撒玛利亚人是不纯正的犹太人,他们彼此没有交往、关系恶劣)。

因此,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就是那律法师自以为义的问题,而耶稣的回答,正是回应了他真正的问题。“你以为自己真能满足律法的要求吗?(笔者自加)谁是那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舍呢?”“是那怜悯他的”“你去,照样作吧!”

你知道今天董事们会来吗?

今天早上休息时,我们如往常一样,到食堂休息、喝茶。一位同学,拿了一个未用过的茶杯,就如同其他人一样,在水龙头那边冲洗。那个地方是不能洗餐具的,但是我们都明白是指用过的餐具,避免油渍沾在洗手盆上。然而,冲洗一个未有用过的杯子,就如同洗手一般,有什么问题呢?然而,就有一位“仁姐”,看见我朋友洗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口骂人,说什么这里是不可以洗杯的,为什么不遵守规矩,然后再加上一句,“你不知道今天晚上有董事会会议吗?”

我听了,觉得又气又纳闷!难道会督们到场,我们就必须生活得不一样?或许说,难道我们要有不一样的生活,是因为会督们在场?难怪有人说过,若会督或会长到一个教会讲道或开会,那些平时不带圣经的会友、执事们,也会人手一本了!这原来是有道理的!

Monday, August 4, 2008

群体中的信仰

昨晚相当迟才休息,而且又有一点伤风,今天的精神极差,一直想倒头大睡。然而,下午的考试却不容许我这样做。考完了试,终于可以大睡一场了!睡觉,应该是非常个人的吧,我是非常不喜欢在睡眠中被影响的。祷告,又如何呢?岂不也是个人与上帝的关系吗?

Eugene Peterson 或许不会这么认为。他说:“圣经没有提供个人灵修用的祷告,连一篇也没有。群体的祷告,不是个人的祷告,是最基本和首要的。”(页135)他又说:“个人并不”构成“群体,反之,个人乃由群体产生!”(页135)

这非常有意思。21世纪的今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所有东西都是DIY,所有意见与决定都是以“我”为主。有些时候,一些人大谈国家大事、教会复兴、甚至公共议题时,都似乎有一个“我”的影子如影随形。我们总是认为,群体乃是由“我”构成的,但是,另一个方向的思考模式却给我们看见真理的另一面,“我之所以是我,乃是因为这个群体!”

我们,到底是如何祷告的?

注:毕德生(Eugene Peterson):《回应上帝--用诗篇祷告》(中译;香港:天道,2006)。

最好的朋友!

谁能够划船不用浆
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
谁能够离开好朋友
没有感伤
我可以划船不用浆
我可以扬帆没有风向
但是朋友啊
当你离我远去
我却不能不感伤

这首光良与品冠的《朋友》,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回想大学时期,认识了到目前为止最要好的朋友。在一次教会大专团契为毕业生预备的聚会中,紫阳、生建、振福、勤贵及我,各自弹着吉他,一起合唱这首歌,表达了大家对彼此的感情的珍惜。

11年前,我们一起(从不同地方)进入大学,7年前我们从大学毕业。振福与我进入社会工作,其他三人留下来念硕士课程。目前,紫阳在纽西兰当传道人;生建与家人在新山工作;振福与家人也在新山教书;勤贵则与家人在美里教书,我则在神学院受装备。虽然大家已然进入另一个生命的阶段,但彼此的友情却依然坚固。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起“友情”,有时会为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感叹。年纪越大,越不容易结交知心好朋友。这或许是因为彼此都不容易敞开、有太多的包袱,也同时开始不太容易相信另一个人了。无论如何,我仍旧认为,若找到值得交的朋友,千万要珍惜!

耶稣说:“人为朋友舍命,人间的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你们若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为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已经称你们为朋友了。。。”(新译本;约15:13-15)

Saturday, August 2, 2008

一些最新民调

鸡奸案新民调:66%相信阴谋论,仅三成对警察总检署司法有信心

阿都拉民望跌新低纳吉不看好,多数人认为国家朝错误方向走

民联支持率超越国阵13%,选民指巫统无法反映民意

Jesus As The Unifier of the Bible

基督论解经是否合适呢?这在新约研究方面的争议或许不多,但旧约学者是普遍拒绝这种释经方法的。我想,坚持在每一处经文都看见基督,那是太偏激了。但是,若完全否定了这种释经方法,我们将失去了认识圣经的一个重要亮光!以下文章是从新约学者Ben Witherington的部落格转载而来的一篇短文:

I am reading a manuscript by Phillip King entitled The Bible is for Living, in which the following comment struck me---

"the New Testament is not necessarily a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that is to say, Jesus is not to be found on every page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Old Testament text is not simply shining in reflected glory; it has rich meaning in its own right. Without the Old Testament, the New Testament is a superstructure suspended in midair. There is both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the Testaments. Jesus is the unifier of the Bible, both Old Testament and New Testament; for example, the two great commandments—love of God (Deuteronomy 6:5), and love of neighbor (Leviticus 19:18). These two Old Testament injunctions are combined in the New Testament: “You shall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and with all your strength … You shall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Mark 12:30-31; Matthew 22:37-39)." (p. 12 of mss.)

In what way are the two testaments united in and by Jesus, especially since the OT is not in the main about Jesus? One way would be to say that if we fulfill the Great Commandment(s) as Jesus said we should we would love Jesus with all our hearts as God and also love Jesus as our nearest neighbor (and so as our nearest and dearest human relative). A second way to look at this, is our modeling our love of God the Father and neighbor as Jesus himself practiced it, showing us the way.

Think on these things.

Friday, August 1, 2008

踏实的一步

安华的妻子兼公正党主席旺阿兹莎(Wan Azizah)宣布辞掉巴东埔(Permatang Pauh)国会议员,好制造补选让安华有机会进入国会。这一步,对民盟而言是踏实的一步。

早在几个月前就高调宣布定9月16日为更换政府的目标期限,但却一直雷声大,雨水小。接着就发生鸡奸案的指控,再加上回教党与巫统眉来眼去,这或多或少都影响民盟的士气。然而,就在旺姐辞职这一天,回教党也再次保证会留守民盟,与巫统的会谈绝对不会牵涉权利共享的课题,这无疑给民盟一种稍微踏实的感觉。安华一天不进国会,所谓的跳槽议员,看来也不会出现。选择在巴东埔上阵,可说是实现了旺姐在大选前的承诺,也能止住党内可能不满的声音。而且,这是他的起步,这次卷土重来,也应该在这里!我想,大家觉得可惜的,或许是五年内不会看见旺姐在国会的风采了。

当风声传说安华会在近期不逮捕及控上法庭,他却选择在这个时候作出如此重要的宣布,看来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民间及国际社会普遍不相信这指控的真实性,而警方在这段期间的“专业”手法,不论是逮捕、要求DNA、赛夫没有被鸡奸的体检报告曝光等,都让安华占了上风。他或许也知道会在近期被逮捕,选择在这个时刻宣布辞职及制造补选,是正确的给对方加添了压力。若警方真的将他逮捕,所有民间的声音及国际的施压是可以预见的。
未来如何,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