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

上个周末,与神学院的几位老师及同学一起出发到关丹,与当地的教会一起庆祝神学院三十周年纪念,并于主日在一间教会分享进入神学院就读的经历与见证。礼拜天,回家乡一趟,看看家人,并驾了一辆车前来神学院,为学年结束(毕业),要把行囊(好机箱书)搬回家而预备。昨天下午,到KL找净莹,并与她一同出席唐崇荣牧师的查经聚会。

已经三年没有持续参加唐牧师的聚会了,他老人家神采依旧,信息仍旧激励人心。昨晚他所查考的经文取自《约翰福音》5:1-18,耶稣医好38年瘫子之记载。他花了好一段时间解释第17节,“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犹太人质疑耶稣怎么能够说天父在安息日也工作,《创世记》岂不是清楚的记载,上帝在6天创造后,第7天休息吗?唐牧师的解释乃是,上帝的创造工作(creation)在第6天停止了,但祂的护理之工(providence)却从来没有停止,因此耶稣乃是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而犹太人不能接受。因此,这里的“工作”乃是指向上帝的护理之工。净莹则认为,这里的工作是指向“救赎之工”(salvation)。当然,救赎之工也可以被视为在护理之工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犹太人真的认为上帝在安息日不工作吗?这似乎不尽然。一些拉比文献其实已经指出了上帝护理的面向,但并不能视上帝为冒犯了安息日。犹太人把生命的赐予与收取视为上帝的工作,因此若安息日也有生命诞生或死亡,这也就说明了上帝仍旧工作。因此,这并不是犹太人反对耶稣的主要因素。

犹太人所不能接受的,不是上帝在安息日仍旧“工作”,而是耶稣“工作”的理由竟然是因为“父”也工作,因此祂也“工作”,与父一样!这才是革命性的宣告,更是致命的宣告!为什么?神学理由当然成立,但耶稣这样的宣告,也把诠释律法的权威从法利赛人的手上夺过来,这可能是最致命的!人真的会为真理的缘故而抵挡另一个人?还是为权力、地位的缘故而出手呢?

若我们活在耶稣的时代,或许反对祂的也是我们,是吗?

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Wright and Dunn Video on the NPP

从Michael Bird的部落格看见这个贴文,并上载了一段10分钟的录影,当代两位“保罗新观”(NPP)的大师针对NPP近期发展的演说。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邓绍光:《教会不在场:崇拜、宣讲与牧养的再思》



Pakkin的部落格中得知邓绍光教授的新书,《教会不在场:崇拜、宣讲与牧养的再思》将在10月份出版,这书将被加入到我的wishlist之中。对一个新鲜传道人而言,我会期待从这本书中被提醒。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基督与多元宗教处境

今早把论文呈交到教务处,过后又在黄迪华牧师的基督论班上报告。在一个系统神学的班上报告一篇释经文章,并不容易。其中最明显的乃是所提及的学者如N. T. Wright, Gordon D. Fee, Gerd Theissen等,都不是系统神学家。

黄牧师所关注的乃是在一个多元宗教处境中,基督信仰如何发出声音。我必须承认,我的报告范围可能并不直接碰触其关注的核心,而这也是我需要更多的思考的。刚才在班上提及了Wright的一篇文章,One God, One Lord, One People: Incarnational Christology for a Church in a Pagan Environment,有兴趣的同学与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

由于是基督论的课程,我也尝试针对这段经文提出3点基督论的发展可能性。
1. 保罗在《林前》8:6 重构了犹太人的“示玛”(Shema),提出了“基督论式的独一神论” (Christological Monotheism)。

2. 保罗在《林前》8-10章中一个稳定的概念,特别是第9章中,提出了一个为了他者而放弃权利的概念。其背后的思考乃是“虚己基督论”(林前11:1)

3. 在《林前》10章1-22节中的洗礼与圣餐的预表,指向了“新出埃及”的图画,也指向了基督的先存性(preexistence)。

可见,保罗在处理第一世纪哥林多信徒在一个多元宗教的环境中所面对的一个真实的问题时,其考虑的面向乃是以基督论为主导的。不要参与祭祀的餐饮,因为基督已经为我们而死;在参与社交性质的餐饮时,不要使弟兄姐妹跌倒,因为基督也是为他而死的!

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另一个焦点

刚读过一篇贴文,作者因着自己的处境而将自己套入《路加福音》10:25-37中,作了一些反思。她的感受是真实的,也是困难的。然而,在阅读其反思时,却也让我从另一个自己从来未有想过的焦点来看耶稣这出名的比喻。或许,需要先声明,这反思没有针对任何人的动机,纯粹是面对经文与处境的一些感想。

诠释比喻时,需要知道比喻只有一个或两个主要信息,过度诠释容易叫人模糊了焦点,注意旁支而忽略了重点。然而,从一个“灵修”的角度来阅读,然后再对焦主要信息,也未尝不可。

两个没有停下脚步的祭司与利未人都是宗教人士,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有意选择他们这种身份来批判,主要是因为前来试探耶稣的乃是一个律法师(与祭司和利未人属于同一个范畴的人物)。我们常会说,他们当时可能是要赶去耶路撒冷,可能是当时当值的宗教人士,因此不愿意停留下来帮助那位受伤的人。这个猜测是合理的,因为这可能也是耶稣批判的焦点--他们拘泥于律法的字面要求,却忽略了律法的精意。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走远一点。这两位仁兄,他们真的是如此冷血吗?他们经过这个奄奄一息的人士身边,他们的感受到底如何?他们或许曾放慢了脚步,打量了这个受伤的人,他们知道这人需要帮忙,但他们却有任务在身。停下来,固然能帮上忙,但,圣殿那边的工作又如何呢?当他们如此走过去时,内心可能深深在自责。他们有没有可能曾经回头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应该给他们多一点体谅与包容呢?在教会中,或许每天都有许多弟兄姐妹正在为不能达到某些“要求”而自责,他们看见我们时,是觉得被接纳,抑或有更多的责备呢?

回到这比喻的主要教导,耶稣是在诠释爱上帝、爱邻舍的时候提出来的。学习在爱他者身上去实践爱上帝的生命,这是我们的焦点。有些人走得比较快,有的比较慢,但,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若祭司与文士自认为很爱上帝,而不看那伤者一眼,这比喻批判了他们;但若撒玛利亚人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而看不起因软弱而暂时不能停下脚步的人,这比喻也同时给予他批判!若是保罗在场,他或许会说这不过是野橄榄呢(罗11:17-24),撒玛利亚人是站在前者的软弱上,所以也没有资格骄傲!

我们都在学习,愿基督的爱激发我们(林后5:14)!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2009年“书说恩典”基督教书展(2)

书展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了,现在才来写,似乎过时了!无论如何,只是想分享一下这次的收获,及一些初步阅读的感觉。


这一个帖文,先分享一下在华宣书摊的选购吧!华宣,前几年都能在这里选获一些华神出版的书籍。可能要买的都买了,今年的新书倒不怎么吸引我,但却意外让我发现中原大学与台湾基文联合出版的几本好书,结果都买下来了。


还未分享这些书之前,应该讲一下对华宣的行销感受(与其说这是抒发感受,倒不如说是写给有关方面看的,这是因为在书展时有一编辑告诉我,他们曾经内部传阅我的一些贴文。若是如此,希望华宣也能看到)。记得第一届基督教书展时,华宣全场给予50%折扣,而且书的标价是非常合理的。虽然过后几届也有给予50%的折扣,但书价已经先行提高了。当然,还是比在本地书店购买来得便宜。这次,书价依旧标得很高(不再是直接兑换新台币,而是与本地书价一样),然后还要购买30本以上才给予50%折扣,这数量对许多独自去购书的读者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当然,我知道他们前来这里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把价钱抬高,再给予“50%”的折扣,这似乎是一种“欺骗”,其实,老老实实的用新台币的兑换价,然后给予25%的折扣,这口号虽不吸引,但却是“诚实”!相对于另一家书摊的5本40%折扣,这里的30本50%折扣也显得诚意不足!


好啦,还是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书吧!
1. 曾庆豹、谢品彰主编:《解--经:圣经经文的释义与诠释》(台北:基文,2008)。这是一个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我曾在这里分享了其内容,能把它买下是值得高兴的。


2. 约翰。卡普托(John D. Caputo):《耶稣会如何解构?:后现代主义给教会的好消息》(What Would Jesus Deconstruct: The Good News of Postmodernism for the Church)(台北:基文,2009)。从学别人批判“后现代”到阅读并逐渐认同后现代对基督教的某些贡献,Brian McLaren, James Smith等的著作都对我有帮助。这本书的作者借用了出名的WWJD来说明耶稣到底会如何解构更是批判了基督教的现代性,值得一读。希望不会有人说我走新派路线啦,这么大的罪名,担当不起!


3. 夏可君:《生命的感怀:福音书的图像式解经》(台北:基文,2008)。这是一位中国学者的作品,其书名就深深吸引我。基督教历史与传统与艺术、图像等紧密相扣。作者就尝试分析福音书中的某些图像因素,并以艺术哲学的方法论给予论述。这个进路对汉语圣经研究界来说,应该是还相当新颖的。期待从这本书上学习。


4. 叶先秦:《圣灵的洗:路加与五旬宗的圣灵神学》(台北:基文,2008)。这本书早就在我的wish list里头,也曾经在这里介绍过(包括作者本身的介绍连线)。这本书将是我近期会阅读的作品。


5. 邓绍光:《杀道事件:潘霍华伦理的神学对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的批判意涵》(台北:基文,2009)。潘霍华,我知道一点点;牟宗三,我完全不懂!邓绍光早期受教与牟宗三门下,对潘霍华也已有多篇作品发表,在这本书中,他比较了两者的思想,对于我这个门外汉而言,能稍微读懂,找到些认识他们的门路,已经足够了,不敢有太多的期待。

“关于祭过偶像的食物”




上个星期五,终于把装订好的论文拿回来,目前只希望教务主任高抬贵手,不要将其退回。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范围是《哥林多前书》第8及10章,探讨保罗对哥林多教会面对祭物(祭过偶像之物)的立场。在这篇论文中,我尝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林前》8至10章是否一致?第二,针对祭物的问题,保罗的原则究竟如何?界限在哪里?

这研究成果曾经在文冬卫理公会的家庭营中的其中一堂信息中分享。当然,那是省略了一些学术讨论,只是提出其原则。

来临的星期三,除了要把论文交上,也会在黄迪华牧师的系统神学(基督论)班上作简单发表。黄牧师关注的乃是这个信仰群体要如何在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中活出信仰的内涵,这也是我的关注。此外,这段经文也有丰富的基督论内涵,但并不是我在撰写论文时的专注,或许在来临的发表中,也能稍微触及。

RBL 书评

RBL刊登了好几篇精彩的书评,包括:


Octavian D. Baban, On the Road Encounters in Luke-Acts: Hellenistic Mimesis and Luke’s Theology of the Way
Reviewed by Ron Clark



Richard Bauckham, The Jewish World around the New Testament: Collected Essays 1
Reviewed by Christoph Stenschke



Beverly Roberts Gaventa and Richard B. Hays, eds., Seeking the Identity of Jesus: A Pilgrimage
Reviewed by Mark Elliott



Axel Graupner and Michael Wolter, eds., Moses in Biblical and Extra-biblical Traditions
Reviewed by Hallvard Hagelia



Andrew T. Lincoln and Angus Paddison, eds., Christology and Scriptur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Reviewed by Douglas Campbell



Mark McEntire, Struggling with Go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entateuch
Reviewed by Lissa Wray Beal



Anita Norich and Yaron Z. Eliav, eds., Jewish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Context and Intercontext
Reviewed by Joshua Schwartz



James M. Robinson, Jesus: According to the Earliest Witness
Reviewed by Petri Luomanen



Dan R. Stiver, Life Together in the Way of Jesus Christ: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Theology
Reviewed by Yolanda Dreyer



J. Edward Crowley and Paul L. Danove, The Rhetoric of Characterization of God, Jesus, and Jesus’ Disciples in the Gospel of Mark
Reviewed by Seán P. Kealy



Joseph A. Fitzmyer, A Guide to the Dead Sea Scroll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ed by Shayna Sheinfeld



Mikeal C. Parsons, Acts
Reviewed by I. Howard Marshall



Kevin J. Vanhoozer, ed.,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 Book-by-Book Survey
Reviewed by Erik Heen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新的圣经注释系列



游览网络时,发现今年推出了一套新的圣经注释系列,New Covenant Commentary Series (NCCS)。


暂时,只出版了新约圣经中的《罗马书》《歌罗西与腓利门书》。由于两位编辑都是新约学者(Michael Bird & Craig Keener),这系列会否只是一套新约注释书呢?

加尔文神学部落格会议(3)

Gideon Teo
费城西敏寺神学院辅导系道学硕士生,哥伦比亚大学家庭学学士,曾担任十字军营副主席,目前在China Grace Christian church 负责青少年事工。



文章:The Tradition of Counselling and Physiology (辅导与生理学的传统)
回应文章:英文




Rev.Dr. Andrew Teo (张顺牧师,博士)
西澳莫道克大學生物化學學士,英国伯明翰神學院道學碩士,美國三藩市金門神學院教牧博士,怀特腓神學院聖經輔導學哲學博士候選人,目前为美國密西根州安城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文章:Reclaiming the Biblical Care of Souls in the Body of Christ 
回应文章:英文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转载:因我活着就是基督!

腓立比書1:21「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Ἐμοὶ γὰρ τὸ ζῆν Χριστὸς καὶ τὸ ἀποθανεῖν κέρδος.



根据希腊文文法,这句话也可被翻译为“基督就是去活着”,但为什么不是如此翻呢?请看邱老师的解释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09

我爱吃Rojak!

我知道为何自己喜欢吃Rojak了!原来我们就像Rojak!

对“神迹之分析与批判”之初步回应

还未把王俊才牧师的文章读完,但就所读的部分,作了初步的回应。



还未完全阅读这篇文章,但可以就开始4页的论述给予一些回应。

1. 这篇文章共13页,虽然附上了参考书目,但整篇文章只有一个注脚,这对学术研究而言是不足够的,望作者能补上。

2. 作者在文章前端引述了灵恩运动(1-3波的发展),然后给予三点总结。这三点都很重要,不只是放在对灵恩运动的批判中,就是对今天非灵恩教会也能起提醒与批判的作用。犯上这三点的,不一定是灵恩教会;同样,灵恩教会也未必犯上这三点。这样的评述,有点约化(reduction)。

3. 作者评论灵恩教会(运动)不看重圣经研究,而且肤浅解经,这种评论似乎停留在80年代。近期在灵恩圈子中,已有好多有分量的解经著作出版,其中包括新的解经系列(Pentecostal Commentary, Deo Publishing)。早期,James Dunn与一些灵恩派圣经学者针对“圣灵的洗”之解经争论,也叫人看见他们的解经功力。

4. “灵恩运动并不是产生圣洁生活见证的运动”?作者以大觉醒运动中的现象批判现今的灵恩运动,是否公允呢?是否同样犯上以“叙事文体”当作“总原则教导”的毛病呢?以同样的标准,放在今天许多非灵恩教会上,我们是否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呢?

我本身属于非灵恩传统,对灵恩现象也有许多批判。以上的评论,属于学术交流,期待我们在论证的过程中,给予公允的判断。

完成文章的其它部分后,会再给予回应。”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崇拜信息

上个星期度过了忙碌的一周,除了要应付毕业班的交功课“死期”,周末的事奉又异常的忙碌。星期六早上至下午是教区(马六甲分区)的敬牧会,晚上则在大专团契分享一个专题“大专基督徒的身份与使命”,星期天早堂崇拜则要讲道,过后要教主日学,整个周末都在紧张并未曾停歇的情况下度过。

由于周三就是马来西亚日(Malaysia Day, 16/9),因此选用了《提摩太前书》2:1-7 与会众分享。

国家这一年半来的发展,似乎只能叫人的心情更沉重,更觉得无力感。有些时候我们只能无奈的说,为国家祷告吧!无奈,这是真实的感受,口中说祷告,心里却是完全没有踏实感,心里不禁会问,真的有用吗?然而,保罗却叫提摩太要为万人、君王及掌权的祷告,他心里的感受会比我们好吗?身为犹太人的保罗,当他如此吩咐时,他会想到什么呢?为外邦的君王祷告?他会否想起祖宗在埃及为奴的情况呢?如何为法老祷告?他会否想起先人被掳巴比伦的悲哀,想起《诗篇》137篇,如何为巴比伦的掌权者祷告呢?想起波斯王朝,会否想起《以斯帖记》呢?希腊王朝又如何?为那把偶像设立在圣殿,用猪血羞辱犹太人的君主祷告?罗马呢?尼禄王?但,保罗却真是如此吩咐。

我在信息中提出了4点:
1. 开阔的视野:整段经文中,“万人”在每一个分段都出现,第7节虽然没有,但保罗提及“外邦人”,他整个视野是宽敞的。我们呢?信仰是个人的,但绝对不是“私有的”。要为君王祷告,要关心国家民族,我们需要有一个宽敞的视野。

2. 为君王与在位的祷告:保罗用了四个名词来说明此事,祈求、祷告、代求与感谢。要为国家祷告,要祷告些什么呢?独立了52年的马来西亚,目前至少面对两个大困境:种族矛盾与社会公义,我们要为此仰望神。

3. 政教关系:这段经文,加上《罗马书》13:1-7,容易被极权者利用,好让教会只对他们顺从。然而,这些经文提出了两个重点是思考与政府之关系时需要注意的。第一,什么是权柄的源头?岂不是上帝吗?第二,政权的目的为何?岂不是叫作恶的惧怕,叫行善的可以敬虔端正地过平稳安宁的生活吗?马来西亚的情况又如何呢?似乎是倒转了!

4. 带着天国子民的身份,关心地上的国:保罗心目中关心的乃是福音的传扬,他乃是带着一个更大的国度胸怀,来关心面前的处境。

愿上帝赐福马来西亚!

来,叔叔请你吃糖!

吃了叔叔的糖,可能失去贞操,甚至生命;吃了某些人的糖,就失去了江山,甚至民主!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如何书写?

Andy Naselli 在其部落格介绍了6本关于如何书写好文章的书,哈,我都没读过,难怪写不出好东西!

请看这里

加尔文神学部落格会议(2)

另两篇文章已经出炉,包括一篇是以中文撰写的。

王俊才牧师 (Rev. Daniel Wong)
曾在槟城浸信会、基督教与21世纪归正学院装备,古晋恩典浸信会主任牧师,古晋归正团契创办人,目前为吉隆坡归正福音教会创办人及主任牧师。
回应文章:英文

David Chong
马来西亚圣经学院带职神学生,IT公司顾问与TheAgora负责人,City Discipleship Presbyterian Church,兴趣范围包括教导文化使命, 当代课题, 市井神学。
文章:Evaluate the "New Perspective" on Paul's Exposition of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 (评估保罗新观对“因信称义”之教义的诠释)
回应文章:英文

人民需要知道!The Rakyat needs to know!

人民需要知道,不只是抽烟、饮酒等后果,人民需要知道的,还有更多。。。


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论文上网

黄迪华牧师在他的部落格中告知,其博士论文,"Eschatological Living in John Wesley's Theology: A Doctrinal Analysis and Contextual Reflection" 已经上网了,大家可以到这里下载阅读。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Seminar Papers to be Downloaded

下星期一在比利时Leuven大学举办之“保罗新观与犹太人”学术研讨会之发表文章,已经可以在这里下载,当中不乏出名之新约学者。

市道不好,请记得带零钱!

我的朋友常抱怨一些小贩因自己没有准备足够的零钱,进而迁怒于顾客。这位仁兄,也会有同感吧!哈哈!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加尔文神学部落格会议首两篇文章

8月中旬,我曾经在这里转载了加尔文500周年神学部落格会议(Calvin 500 Blog Conference)之讲员简介及时间表。这几天由于外出,错过了会议开始时的阅读,现在开始将会定期转载其刊登之文章。

Mejlina Tjoa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墨尔本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印尼归正福音墨尔本教会从事儿童事工,为唐崇荣牧师的讲章作非官方英译,偶尔受应邀写作或编辑。
文章:Scripture & Tradition (圣经与传统)
回应文章:中文英文

Rev. J.J.Lim
新加坡Pilgrim Covenant Church主任牧师,教会用诗篇崇拜,写作或编辑多本著作,包括为Wesminster Confession写注释。
文章:The Place and Necessity of Creeds and Confessions in the Modern Church (信经与信条在现代教会中的定位与需要)
回应文章:英文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09

Saturday, September 5, 2009

有点失望!

基尔昨天说,牛头事件不是宗教敏感事件,只不过是要指责雪州民联政府的愚蠢!哈,下回或许有人可以送他一个猪头,这也不是宗教敏感,而是华人文化中,我们总是说“这人比猪更蠢!”一位州级领袖,居然如此不敏感,叫人愤怒!

雪州大臣今天妥协了立场,暂时搁下搬迁计划。这似乎是对暴民的妥协,也让我有点失望。然而,在这敏感时刻,小心策划是需要的。《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的报道有些不同,前者说他们会另外找地方搬迁,后者则有点含糊。无论如何,希望雪州政府能公正处理这事件,不让某族群觉得被边缘。另外,牛头事件的策划人士也必须被对付,显示国民拒绝这种行为!

Friday, September 4, 2009

2009年部落格日(Blog Day)

Blog Day 2009

8月31日除了是马来西亚的国庆日,也是国际部落格日(Blog Day)。今天,气氛好像有点冷淡,我所追踪的部落格,也不见有人响应。部落格日主要是要继续推广部落格,通常,部落客会在这一天,介绍5个部落格。去年,我介绍了5个,今年虽然迟了,但还是希望能把这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以下是我今年的介绍:

1. 西西留博客站:一个专门翻译政治文章的部落格。翻译速度惊人,文笔优美,而且触觉敏锐。

2. The Bibliblog Top 50:一个英文部落格,主要介绍一些圣经研究为主的部落格,并且每个月定期为这些部落格进行排名比较。你若喜欢圣经研究,想看看一些学者或圣经学生的分享,不能错过这个部落格。

3. 锋言风雨:《东方日报》记者,志锋的部落格,常有精彩的新闻观察与评述。

4. 二饼一鱼:一位宣教士朋友的部落格,随不常更新,但里头却是充满人性的故事。在字里行间中,你会发现爱与恩典。

5. 圣经文学讲坛:这是一位勤于阅读、书写与传讲的弟兄之地盘,看见他的努力,你就知道我为何需要介绍!

好的部落格还有许多,但配合部落格日的规则,就暂时介绍这一些吧!希望朋友们会喜欢,也给他们鼓励!


教你如何贪污,别让反贪污委员会知道哦!

高度机密,看了,请自行毁灭!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09

EThOS: Electronic Theses Online Service

EThOS隶属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提供免费寻索英国大学的论文,有些还可以免费下载。我刚下载了Richard Phua在John Barclay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已经出版,属于Library of NT Studies ( LNTS),非常精彩,是我论文的其中一个对话对象。

大家不要错过这有用的研究资源。

转载:宣教的上帝与香港多元社会

龚立人这篇短文,先承认上帝本身是宣教的主、宣教的推动者及宣教的内容,教会,充其量只不过是上帝的器皿。接着,龚教授进一步探讨宣教的上帝与香港的多元社会之关系。许多时候,我们以为多元社会是宣教或绝对真理的敌对者(这也是为何某些教会人士对后现代主义完全拒绝的原因),但龚教授这篇短文却论证两者之关系乃是互补的关系,很精彩!
-------------------------

「宣教的上帝」(Missio Dei)對宣教學有兩個重要貢獻。第一,宣教從昔日只關心靈魂救贖和建立教會轉移到三一上帝的本身。因聖父差遣聖子和聖父藉聖子差遣聖靈,所以,教會是被三一上帝所差遣。教會沒有自己的宣教,只有在差遣的三一上帝中,才是宣教。在基督論下,聖子的道成肉身與受苦為宣教的上帝提供一個非凱旋式的宣教思維。第二,宣教的上帝不是在聖子道成肉身之後才發生,反而宣教的上帝與上帝創造分不開。沒有聖靈工作的話,受造世界就不可能繼續維持。基於此,世界歷史不只是邪惡的歷史,與上帝對抗,它也是一個被上帝所愛的歷史。藉著聖靈,上帝的國度在世界已某程度彰顯了。那麼,教會不只是向世界宣告上帝的國度,更是在人類活動中,發現和遇見三一上帝在聖靈隱密的救贖,並參與在其中。這兩個重要貢獻指出教會不是宣教的核心,三一上帝才是,但因對基督論與聖靈論有不同著重,教會對宣教的上帝有不同程度的看法。本文嘗試從互補的視野探討宣教的上帝與香港多元社會的關係。(全文

15 Malaysia之"One Future“

好“恐怖”的短片!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仍旧在200名内!


Bibliblog Top 50刚刚公布了8月份圣经部落格的排名。前50名?我当然没有份!这部落格的排名从6月份的138,跌至7月份的177,再到8月份的184,每况愈下!

还记得多年前,当马来亚大学在国际的排名极速下降时,当年的大学管理层就在校园内立了一个牌,大声渲染自己仍旧在200名之内,完全没有羞耻感!

或许,我也可以为自己立个牌子!哈哈!

购的书会太多吗?


从上星期四开始,一直到昨天,都没有机会好好上网。昨天游览了一些过去错过的部落格,发现台湾校园编辑部的部落格,发表了两篇文章,反思他们的出版定位。他们问一个问题,“出版的书会不会太多?”。

校园一直都是我所喜欢的出版社之一,但最近的确少了光顾它。无论如何,仍旧期待N. T. Wright的3本巨作的翻译。看了这两篇文章,又适逢基督教书展刚刚结束,我也应该问自己,买的书会太多吗?

从中学开始阅读基督教书籍之后,到目前为止自己的藏书大概有700本左右(早前有仔细记录与统计,但后来作罢了),已经阅读的大概只有1/3,近来觉得自己阅读的速度慢了!我是如何选择购买书籍呢?
1. 作者:一些喜欢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我大概都会先注意。
2. 种类:游览我藏书的人都会发现,我阅读的种类其实并不多,主要还是以神学、圣经研究为主。当然,最近也开始注意一些牧养需要的书籍,但仍旧不多。
3. 出版社:不认识的出版社,不认识的作者,虽然题目可能会吸引我,我还是会三思。

阅读是一件奇妙的事,你仿佛能够与作者一同思考、对话,而作者的关怀可能成为你的关怀,作者的知识,就这样成为了你的知识。有时候读到一些新观念,带来了对某些事物的新亮光,你会有种被启蒙的感觉,忽然可以从新的角度看世界!

阅读,如果只为了提升自己而作,它已经是很有价值了;若能为了所服侍的群体而读,那将是更美妙!

购的书会太多吗?恐怕真正的问题是,读的书太少了!

新出炉的牧师!


周老师昨天才被按立为马新信义会的牧师,今天就在神学院的早会主持圣餐。他也将在这星期四,举家迁往台湾新竹信义宗神学院进修(安息年),愿上帝赐福他与家人,并帮助他们能早日适应那边的生活,特别是孩子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