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1, 2009

转载:“在大学的高中生”:如果你是大学生团契的辅导…

以下这篇文章是余德林博士对本地大学生工作的一些观察、研究与建议,特别对大学生团契的导师而言,必须好好一读。另外,也可以参考大陆的一篇反思文章(看这里)。

-----------------------------------------------------------------------------

“在大学的高中生”:如果你是大学生团契的辅导…
余德林, PhD (Durham University, UK ); 马来西亚城市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指导。

“在大学的高中生”是教育社会学 (educational sociology) 的议题。高中生/“他们”(them)竟然出现在大学/ 大学生/ “我们”(we)当中。针对教育而从事社会学思考,就是在特定的“场域’’ (field) 从事教育思考 – 马来西亚大学和学院在这个特定社会,主要思考内容包括:

1. 谁是决定教育政策和教育走向的主要分子?
2. 这些制定政策者态度中立吗?他们灌注特定议程的教育吗?
3. 教育政策有针对教育这一环实施社会工程吗?
4. 政府(government)想在国家教育上达到的最后的治理 (governmentality) 成果是什么?
5. 文化工业(教育工业)如何加剧了大学的高中化?等等。

除了上述,还要思考:
6. 教育只是为国家/国族(发展)而存在的工具吗?(参考:A. N. Whitehead; H. Newman; 傅斯年;Derek Bok等人的教育/教养的理念)
7. 做基督徒的,还要问: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的‘在大学的高中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的局部性研究方向,供各位担任大学生团契的辅导们参考:
1. 比较法:将本地大学生平常学期的作业 (和考试题) 和另外国家同等学位的学生作比较(如:新加坡的国大生,以及台湾大学的学生)交换完成这些具体作业:这是关乎难易、程度高低的测验;
2. 标准检测:
a. TOEFL 或者IELTS 考试表现:测验出说、写及听力;
b. 读、听、看、说、写的评量:透过问卷访谈/个别学生调查,完成程度测试;
c. 抽样比较目前本国的大学为大学生所开设的科目与别国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测验量、广及深度;
d. 抽样调查本国不同大学但同科系学生所参与的课程:测验品质;
3. 本地学生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表现:著作、研究发表、得奖、奖学金...;
4. 把上述测验运用在本地神学院生(B.Th, B.D., M.Div.):性质的比较。
5. 实践的转向: 神学教育的检测。为什么要将神学院并列考虑呢?因为:教育社会学并不主张教育为孤立的事件,而是指教育发生在特定社会里,注重在特定实境发生的教育。这是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如果神学院在特定社会里,其学生来源、教导无法反映这个社会,或者成为这个社会的缩影,包括它所能涉及的议题,那么他也就无法教导出务实反映这个社会生活的基督徒人民以及满足社会的真正需要。从理解需要到能够提供解答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
6.学习者的身份 (learner identity) :学习社会的学生?
7. 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varsity student as the subject of learning):大学生是学习主体吗?还是被安排座位的学习者?

总之,“在大学生的中学生”的观点,以实地研究、搜集资料作为结论根据。

根据城市与文化研究中心(CCRC)所从事的‘大学生高中化’研究,针对目前在大学就读但参与讲华音/方音教会的学生们所进行的研究,指标如下:

1. 教育制度趋势造成的高中化:有在Form 5毕业后就去读“大学”的 (matrikulasi),但在大学前两年其实只是Sixth Forms资历;
2. 支援系统不足,构成大学生的语文程度未能长久有效的维系:只有小学、勉强中学程度的中文 (指在中学不再学习高等中文的国民型中学生),且停留在语言层次,而不是语文和文化层次;故在文化建构上有严重的断层和后退现象;
3. 大学生英文驾驭能力,所遭遇的情形,同上;
*4. 阅读的能量:流于肤浅 (trivialism),不具好奇的精神 (indifference/ apathy),学习不能深化 - 阅读课外读物(人文社会)和经典的能力,低;
5.修读课程的意向(主动和被动/ 广泛与狭窄):停留在高中生读书心态(喂食、“做完功课”);制度上的缺陷 (不鼓励学生跨科修习不同的课程, 以创造革新的可能);
6. 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能够独自完成企划案);有议题意识,也能够解读、判断各种论证的真假;能够完成议题研究;
7. 大学教育走向技工化:昧于市场-社会 ( market-society; 参考 Connell, 2000) 的要求 – 所培育出技术人,严重忽略了人的塑造和人文关怀;
8.迎接多元生活的能力:能够与不同的人一起团队,完成计划:不光说不练;
9. 课外活动参与率整体表现, 低;
10.培育负责任的人:履行公民责任 (对别人、社会有责任感);
11. 表达能力;写作、口语沟通能力(能有效做到发表自己看法);
12. 诚信度:道德推理能力 (遭大学制度所垄断, 学生接触不到各种不同文明的道德教育);
13.迎接全球化和就地性思考的能力(思考趋向地方化)

在本国,‘大学生高中化’的后果是一个程度的检测,它是渐渐形成的,所以不容易被人察觉 (直等到我们的学生参加类似TOEFL考试…)。

*CCRC目前在基督徒当中所作出的努力:1. 带动经典导读运动(把读经典的传统找回来, 以便基督徒能够叙事); 2. 带动专业人士成立各类的读书会:读好书, 深化文化的教养;3. 提供独立思考、研判能力的培训; 4. 公共演讲培训; 5. 带动个别学员的研究 (mentoring programm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