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9, 2017

新书推荐:《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青少年事工的神學實踐》推荐序



面對實存危機的青少年事工--邱慕天

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
我是在病床上寫這篇序言的,台安基督教醫院剛幫我接回斷臂,忍著痛,我一字一字敲下這篇文章。等著我的是超過一年的復原期,和第三次相同部位意外的第六次動刀拆釘。讓我身心都回到《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青少年事工的神學實踐》的十架神學主題的,正是這樣苦難和逼近死亡線的實存經歷。
它無關乎「自我進步」──「你不夠小心……」「別再騎了!升級更昂貴、安全性高的代步工具吧!」、「摔不死你的,只會使你更強壯,祝你練成『無敵風火輪』……」
它也不歡迎約伯朋友式的神義論來給上帝下台階──「你默想過去幾日是不是有什麼事得罪神了?」「你要慶幸上帝保佑你還好摔車時沒被後面追撞」、「斷三次同一處右手而不是你的慣用左手,有沒有神的美意?」
它只關於這個人生中你我都會交會到的「野蠻的實存」,以及上帝透過十架及復活,要在當中成就的轉化。
只是一個太要求立即答案的消費式文明、一個太緊抓確定感的信仰結構,把我們變成了很差勁的神學家。而我們就是常常以這貧乏的神學,向青少年說話。
《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倡議著青少年事工的神學轉向;這個轉向不光是為了年輕人,更是為了回復教會在十架神學根基上應有的樣貌。
在作者丁康黛與路恩哲看來,青少年正是為著這個十架根基而生的:他們熱情、衝動、敏銳、純真地對待生命而沒有過多的保護色。耶穌說,祂在天國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人。神學性地理解青年工作的門徒使命意義,需要我們在十架神學的代表性本質中,去面對現實世界的複雜本相、並能進一步以十字架的縱深探入人類苦難的深溝。
在這層意義上,孩子把我們引向十字架工作的本質,因此「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
十架神學v.s.實存危機
為了讓路德十架神學的關注於500年後仍向這個全球化變遷的世界發出深沉之聲,書中繞過了當代的保守護教聲音,轉而多方汲取祈克果和海德格的存在主義思考、田立克的文化關聯神學、尼布爾論罪的社會結構性、鮑曼論晚近資本主義消費文明下的拼裝與流動認同、巴特與潘霍華從上帝的捨身辯證尋求祂特殊的臨在,最後,藉莫特曼的盼望神學,教我們從苦難當中開出神蹟的花朵,賦予每一天新伊甸園的時間品質。
我最喜歡的「哆啦A夢」道具,是《大雄的大魔境》中的「先取合約機」。那是類似一個神學的實踐、承諾的應允。只要對著「先取合約機」講出:「我明天早上會好好洗一頓澡,所以今晚讓我身體清爽地睡覺吧」,就能在當下得到承諾之事的成果。在長篇故事的最後,一行五名主角被從未來返身的「自己」搭救而脫離魔境後,彼此提醒著: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該整裝出發,把過去的自己救出來了!」
如果道成肉身的耶穌以其戰勝十架與死亡的復活,所應許的也是類此一份進入永生的終極契約,那麼問題就不是為何今日信神之人還會遭逢苦難不測、生老病死,而是在這份合約中「先取」救贖的盼望與喜樂。它既不消極也不「阿Q」,因為我們正在邁向復活的耶穌所應許的那個末世,「基督的實踐」(Christopraxis),也就是以那種救贖的品質和狀態來開發、引領我們的科技、人文、醫療、社會服務等等朝向基督,是為公共神學。
丁康黛與路恩哲在青少年事工的身上,看到整個教會向十架及盼望神學轉向(或說歸正)的動能。因為「孩子神學家」的懷疑,不會被儒家倫理式的品格課程滿足;青少年血氣方剛的正義感,必然與墮入法利賽人偽善習氣的教會建制產生扞格。
本書的十一到十四章,是我最享受、也相信是最能在青少年工作者中激盪迴響的篇章。它分別談到了夏令營會、野生探索、少年短宣,以及主日學信仰課程等四項事工當展現的牧養面貌及所需的神學。特別是第十一章〈夏令營的終末意義〉到第十三章〈短宣與全球旅遊:我們覺得沒問題嗎?〉:
我們注意到夏令晚會的服事總能感動許多青年歸主,是因為營會以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所言的「事件性」在分別為聖的時間、地點,打開了一段神聖反思的時光,讓終末對他們終將回歸的日常生活發聲。
戶外野營則讓我們尋思,如何避免只是在團隊求生與冒險中摻合了「人定勝天」的人本主義;或在感歎大自然的瑰麗之際,給孩子們歌頌宣揚了「自然神論」,忘卻了窮兇野蠻的洪荒也「服在虛空之中,指望著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高中短宣隊更有可能成為全球移動潮下的消費陷阱:有多少次我們無法忍住在偏鄉或海外服事出隊的最後一兩天,夾雜一些觀光遊歷或紀念品購買的行程;以至於短宣隊最終成為增長見聞與自我成長的經驗獵奇,而不是讓青少年在與浪人和弱勢者共享的生命破碎裡,瞥見十架基督的容顏?
更成熟整全的神學思辨
在當前世俗資本的影響下,我們自然很容易把效率、效益,或是肉體物質的體感體驗當成那種救贖(甚至當初接受耶穌神蹟的巴勒斯坦百姓,也是這樣理解耶穌給他們的酒食與醫治)。但當這些「救贖」並未在青少年身上體現為「聽話、成長、成功、優秀」等世俗肯定的特質時,大人便不曉得如何以不帶威權意識的神學解釋,面對他們對上帝的懷疑;之後我們驚訝,這些「聽話、成長、成功、優秀」的孩子,怎麼一個個在離家進入大學後竟「叛逆學壞」了?
他們怎麼會在畢業後「世界」裡找到一份「自我實現」的工作後,兒時所信仰的那個上帝之於他們,也竟不著邊際、可有可無了?
青少年事工的志業,終究是關於效法基督的服事,引領孩子們一生與神同行,「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為了抗擊實用主義,本書兩位作者極為看重在系統神學、詮釋學格局的反省。本書的前面章節,將喚起青年人牧師過去在神學院課堂上學習古典信仰的火熱,並預備我們進入位於第七章〈神的隱沒、缺席與懷疑〉和第八章〈魔法耶穌?青少年事工中的醫治和十字架〉的主題高峰:在死裡復活的基督身上、在「上帝捨生」擔當世人苦難的事件中,在祂的靜默和隱藏裡,尋見上帝「以愛為名」的激進拯救行動,和祂那名為「救贖主」的三一位格。
這是巴特以及後自由神學為當代重啟的神學視界,卻也是改教、乃至於兩千年來基督教向著世界所持的古樸福音:上帝已經在基督身上為世界施行了拯救。這個「已然」且「未然」的行動,不但更新了教會與每一位基督徒的身分,也當啟發所有「以神為名」聚集的人們的集體實踐:對「已然之事」以「信」、對「未然之事」以「望」、對「集體實踐」之事以「愛」。
不諱言,在今日的企業管理、直銷社團、才藝補習班啟迪的教會建造思維中,如此的「神學轉向」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流行文化遞嬗與科技創新趨勢如迷霧籠罩著下一代所將獨自摸索的「迦南美地」,更是不允許我們繼續持守曠野這代人所堅信的「牧養正確」。值得安慰的是,路恩哲書中舉了不少親身事工遭遇,讓我們看到作者也是透過動態的自我反省,持續帶出更成熟整全的神學思辨。
可以想見「以基督為中心」的青少年事工,必能孕育更多能結「聖靈九果」的孩子。但本書卻不是為著任何立竿見影的答案而存在的。它更適合每一個正在當前事工中尋求意義、需要充電的牧者傳道和主日學老師閱讀;也會提升和勸慰所有正為青少年孩子生命疑難雜症操心的基督徒父母。讓我們歡迎本書賦予我們那重新看待孩子們的眼光,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

Wednesday, June 21, 2017

新书出版:使徒行傳Acts/博克Darrell L.Bock/美國麥種傳道會/聖經註釋系列



使徒行傳 Acts
作者:博克(Darrell L. Bock)
譯者:關淑芬、談采薇、黎仲芬等
麥種聖經註釋系列/1152頁
「無疑會成為使徒行傳的標準作品。」
——史特勞斯(Mark L. Strauss)
使徒行傳最好的註釋書。」
——凱文•德揚(Kevin DeYoung)

對註釋書作者而言,使徒行傳是一項艱鉅的挑戰,我們必須感謝博克為此書寫出如此詳盡、容易掌握的註釋書。博克令人信服地主張,使徒行傳的焦點是神和神的作為,而非僅僅以人為本的書;他反覆申明,使徒行傳的故事是神採取行動來拯救和救贖人的故事。他特別的強項在於仔細留意詞語和句法在解經上的成效。他審慎精確的概述涵蓋英、法、和德語系學者廣泛的學術觀點——對於只讀英語的人尤其有價值——對這些學術觀點進行出色的評論。這本註釋書條理分明,很容易探究某特定部分或討論的重點。對於牧師、學生和教授來說,它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沃爾頓(Steve Walton),倫敦神學院(London School of Theology)希臘文和新約研究高級講師
繼路加福音那部詳盡優美的註釋大作後,博克這本期待已久的續集——760頁的使徒行傳註釋——終於完成了。清楚、引人入勝的寫法,讓大多數人都可以掌握,卻沒有犧牲與學術討論的互動;博克審慎分析使徒行傳龐大的文獻資料,一路以優雅及技巧融入自己的見解。這本註釋書在未來許多年都將成為我們很好的幫助。博克回來了,正處於登峰造極之時。
——韋瑟林頓(Ben Witherington),阿斯伯里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新約教授,聖安德魯斯大學(St. Andrews University)博士班導師。
這本使徒行傳註釋,足以媲美博克前一本優美的路加福音註釋。一如既往,除了傳統上關注之處與涵蓋範圍,博克力求促進經文與當代讀者間的穩健對話,以保持與今日教會的聯繫。我特別欣賞他著重於使徒行傳神學的塑造,正確地指出神是整篇故事的中心人物,也是經文最重要的指稱對象。審慎的、博學的、敬虔的、明確的書寫,以清醒的頭腦作出解經上的決定,博克的註釋為使徒行傳鑑別學作出極佳的貢獻。我推薦此書應用於神學院的課堂及牧師的研究。
——沃爾(Robert W. Wall),西雅圖太平洋大學(Seatle Pacific University),聖經和衛斯理研究華爾斯教席
博克為新約聖經這份舉足輕重的文件寫了一本精湛的註釋書。他既掌握了使徒行傳的敘事與當代的學術研究,其寫作形式又能讓牧師和嚴謹的非專業人士便於理解。路加第二卷書的故事,記載基督教最初期三十年的運動;博克借鑑了神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的訓練,為那些希望研究這故事的人,使經文栩栩如生。我熱忱推薦這本書。
——賈斯奎(W. Ward Gasque),《使徒行傳詮釋史》作者,太平洋神學研究協會(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ological Studies)名譽會長
使徒行傳最好的註釋書。⋯⋯博克鉅細靡遺,卻不致令人疲憊。他的結論充滿睿智,應用雖然比較罕見,卻紮實可靠。
——凱文•德揚(Kevin DeYoung),大學改革宗教會(University Reformed Church, East Lansing, Michigan)主任牧師,改革宗神學院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教授
作者介紹
博克(Darrell L. Bock)
亞伯丁大學博士(Ph.D., University of Aberdeen),達拉斯神學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文化參與執行主任,新約聖經研究部門的資深研究教授。因其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的註釋、歷史的耶穌的研究、與聖經神學而蜚聲國際,躋身德國杜平根大學洪堡學者(Humboldt Scholar, Tübingen University in Germany)。曾任福音派神學協會(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主席,《今日基督教》雜誌特約編輯(editor-at-large for Christianity Today),經常應邀參與各種媒體互動,也在所屬教會擔任長老。除本書外,其著作《主耶穌的畫像》已經由麥種傳道會翻譯出版。麥種也正在翻譯他的《路加福音》與《路加神學》。

Saturday, June 17, 2017

保罗喜乐的秘诀


这几天身体状态不理想,两天前开始感冒,身体发热却不会冒汗,整个人非常疲惫。昨天早上吃了两颗Panadol,冒了一些汗,总算舒服一点,可以在下午驾车到BPCMC带领晚上的崇拜服侍。回程时,大概是因为车里开着冷气,着凉了。到家后,一直打喷嚏,鼻涕开始流个不停。今天早上的情况没有好转,晚上还有家庭礼拜,逼不得已吃了一颗伤风药,晚上的聚会总算顺利把信息传讲。

今天晚上在会友家进行感恩礼拜,但这家庭却有为病重,疼痛难挨的病人。在这种环境中,还进行什么感恩礼拜呢?这几天在思想要传讲什么信息时,《腓立比书》4:10-14的经文就出现在脑海中。保罗在监狱中,还有什么喜乐可言?但,保罗却说要喜乐!人在病痛中,有什么好感恩的?但,这个家庭却邀请我们一起感恩!我深觉这是上帝要我传讲的信息,简单节录在这里。

1. 保罗喜乐,因为他里面有力量(4:12-13)。他可以处卑贱,也能处丰盛,他的生命不因为外在环境而起伏改变,因为他里面有基督的力量。靠着基督,他凡事都能做,任何处境都能面对。

2. 保罗喜乐,因为有人与他分担忧患(4:14)。分担忧患,本来就是信仰群体要去实践的信仰内涵。基督分担我们的忧患,我们也要彼此分担忧患。

3. 保罗喜乐,因为他以他的弟兄姐妹为喜乐,为冠冕(4:1)。当我们想到自己所爱的人,内心的喜乐就涌流。

Thursday, June 15, 2017

再思圣经翻译(2):提前2. 2



提摩太前书2:2
【和合本】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

【和修本】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要如此,使我们能够敬虔端正地过平稳宁静的生活。 

【新译本】。。。好让我们可以敬虔庄重地过平静安稳的日子。

【标准本】。。。好使我们能完全敬神、庄重地过平静安稳的生活。

【当代译本】也要为所有的君王和掌权者祷告,使我们可以怀着虔诚、端正的心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NRSV】... for kings and all who are in high positions, so that we may lead a quiet and peaceable life in all godliness and dignity.

这段经文是圣经中呼吁上帝子民为君王及一切在位掌权者代祷的经文。为何要代祷呢?保罗提出,好让我们能过平安无事的生活(和合本)。在华人教会仍然普遍使用的《新标点和合本》中,这段经文被译为“敬虔、端正、平安无事”,似乎把这几种状态并列在一起。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翻译,因为在经文里“敬虔”与“端正”其实是要形容“平安无事”的日子。其它新近的翻译基本上都已修正过来。

保罗要信徒为掌权者祷告,以便能够过一个“平安无事、平稳安宁”的日子。但这种“平安”是什么“平安”?罗马式的平安(PAX ROMANA)?原来,当时的罗马帝国也允许要给属下所占领的地区“平安”,但这种平安是有条件的。只要你接受罗马帝国的保护,不反抗、不走上街头、不喊口号,就能平安无事;相反的,镇压大军就会进城!然而,这不是基督耶稣所允许的平安!主耶稣所给的平安,乃是公义被执行、罪恶被对付的平安。这种平安生活,既不是妥协而来的,也不是放弃原则而来的。那么,什么是“平安”的基础?“敬虔”、“端正”、“信仰中的庄重”是真平安的基础。

“要稳定,不要乱”,那顶多只是PAX ROMANA, 基督徒的祷告愿景,远远超过这个状态。我们期盼当我们活出公平公义,敬畏上帝的生活时,能继续享有和平安宁,没有人被迫失踪、没有人被威胁、没有人限制我们崇拜的用词、没有。。。

Tuesday, June 13, 2017

我的母校: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UTM



20年前,我完成了中五考试SPM,还茫然不知前面的方向。当时其实已经报读了本地一所学院,但心中向往可以直接进入大学修读。感谢主,祂满有恩典与怜悯,在大学录取名单公布后,我如愿获得第一选择,进入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niversiti Teknoloji Malaysia, UTM)修读电机工程学士学位(Electrical Engineering)。

根据资料,工大的历史可以追索到1904,当时只不过是一所简单的工艺学校。工大在1975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马来西亚第一间以工程系为主的大学。工大现有的大学院址在柔佛州士古来,是全国第二大面积的高等学府。


在大学的四年学习中,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独自离家那么远、第一次与马来同学同住一间房间、第一次自己洗衣裤(当年宿舍没有提供洗衣机,现在不知如何)、第一次上网(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简直是龟速)、第一次在公共电话停排队打电话(现在那排电话停已经不在了)、写信等信的经验(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很有回忆)、第一次在超大的礼堂考试(那礼堂在回教堂下面,回教徒祷告时还有额外增加考试时间!)、第一次吃RM1.50/RM1.70的超便宜杂饭。。。


谢谢上帝的恩典,在大学的四年不但考获学位、学习知识、也认识了生命中宝贵的友谊与教会生活,有机会,容后再分享。

转载:When οὔν Doesn’t Mean “Therefore” (John 11:6)



读一读 William Mounce 的短文,复习一下希腊文,蛮不错的。

“One of the better known conundrums in NT exegesis is Jesus’ response to hearing about Lazarus. “Now Jesus loved (ἠγάπα) Martha and her sister and Lazarus. So (οὖν) when he heard that Lazarus was sick, he stayed where he was two more days.” Jesus loved them, and “therefore” stayed longer (i.e., so Lazarus would die).
Some kind of love, or is it?” (全文

Monday, June 5, 2017

哪有两个完全合得来的人?



这两个月在教会传讲家庭系列,而婚姻是这个系列不能缺少的课题。在教会服侍这段时间,面对好些年轻男女的提问:我怎么能确定对方是适合我的人?我要如何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这个问题背后有个假设:“如果我找到一个合得来的人,那就是天作之合,婚姻就会美满幸福。” 问题是,那个人必须是适合“我”的,而对方大概也在找一个适合“我”的。那么,这个“我”与那个“我”之间又有多少距离呢?说到来,都是自我中心的寻找。

让我们听听Stanley Hauerwas 教授的评论

“自我实现”这种伦理观会破坏婚姻。这种伦理观认为,婚姻和家庭体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成就,为了让我们变得完整和幸福。这种理论假设:有一个人是最适合我们的,如果我们仔细去找,就能找到那个人。但这个伦理假设是错误的,它忽视了婚姻的一个关键方面:我们实际上总是和错的人结婚。

我们从来不认识我们的配偶;我们只是自以为认识。即便我们当初找对了人,过不了多久,对方会变。因为婚姻这件人生大事意味着:我们一走进去,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其实,婚姻的要点是:学习如何关爱自己所嫁(娶)的那个“陌生人”。 

(中文翻译取自《婚姻的意义》,页32)

Sunday, June 4, 2017

精彩介绍:The Bible Project





昨天晚上与少年人一起为去年在我们这里进行周末实习的神学生庆祝生日的时候,收到年会会长郭汉成博士(也是我念神学时的院长及新约老师)透过FB Messenger 发送过来的连接。回到家后,透过电脑点击观看,原来是一个蛮有创意,而且很认真的推广圣经阅读及研究的事工:The Bible Project.


这个事工把圣经经卷的主题、神学议题、大纲等,透过短片,绘画等,非常有创意的呈现给读者。每一个短片大约10分钟,但却涵盖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目前,该事工的短片分成以下几个分类:

1. Word Study Series

2. How To Read the Bible

3. Gospel Series

4. Torah Series

5. Biblical Themes

6. Read Scripture Old Testament

7. Read Scripture New Testament

8. Wisdom Series



以上所分享的影片,乃是Read Scripture Old Testament 中的《约伯记》(我们的读经小组在阅读的经卷),欢迎大家游览该事工网站或面子书。

Saturday, June 3, 2017

约伯记 29章 经文分段整理

约伯的纯正:
约伯的朋友们严厉指正约伯,甚至指正约伯罪孽深重,无辜强取弟兄之物为当头,剥去贫寒人的衣服,没有怜悯困乏和饥饿之人,剥削人的土地,迫害寡妇和孤儿等(22:5-9)。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约伯的朋友原本好意要牧养和辅导安慰约伯,结果却变成控告和指正。约伯此29章是可以和18章一起来阅读,因其中有许多对应的地方(请参照以下的经文整理图表)

今日读经反思:
约伯再次捍卫他之前的行事为人:-
他有好名声(7),
他是掌权者(7-10),
他在行事为人上无可指责,好名声(11),
他是困苦人的拯救者(12),
他是边缘人的守望者(13),
他是公义的守护者(14,16),
他是缺乏者的供应者(15-16),
他是彷徨者的引路者(21-24),
他是大众的教导者(22)。
他是无助者的投靠者(23-24)。
他是伤心人的安慰者(25),
这正是保罗在提摩太前书(3:2-10)提到作监督执事的条件。
约伯的纯正提醒我们的行事为人是否无可指摘,是否在试验来到的时候,担当得起。
但愿我们身为领袖的时时刻刻有如此的品格。




Free Book of the Month by LOGOS: Salvation Belongs to the Lord: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atic Theology



免费电子书。


John M. Frame: Salvation Belongs to the Lord: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atic Theology

Beginning students of theology and church leaders looking for a theological refresher or teaching tool will welcome this remarkably clear introduction to the doctrines of Scripture. In an almost conversational style, Salvation Belongs to the Lord explores all the major biblical truths, explains key terms of systematic theology, and reflects on their implications and connections under the lordship of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