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0

福音的开始!

上个星期四的查经祷告会中,我与出席的弟兄姐妹(当晚加上我才4个人,比起过年前最高峰的7个人,人数明显下降了)比较与讨论《徒》1:1。

To.n me.n prw/ton lo,gon evpoihsa,mhn peri. pa,ntwn( w= Qeo,file( w-n h;rxato o` VIhsou/j poiei/n te kai. dida,skein
“论到耶稣从开头所做所教导。。。”(和修本)
“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导的”(和合本)
“叙述耶稣开始所行所教的一切”(新译本)
“I wrote about all that Jesus began to do and to teach” (NIV)
“I wrote about all that Jesus did and taught from the beginning” (NRSV)


比较英文的版本,其差异比较明显(相对于中文译本)。


那么,到底路加要表达什么呢?他是讲述耶稣一开始的教导及行动?换言之,是耶稣的第一句话或神迹?这似乎不是,因为《路》并没有如此的意图。


如果参考NRSV及《和修本》的翻译,路加有没有可能在尝试表达一种观点,“开头”是指向一个特殊时刻,而这个开头,就是耶稣的言行。什么开头呢?或许是福音的开头吧!若是如此,这与《可》福音的序言就有异曲同工之处。


福音,离开了耶稣的教导与工作,也就不再是福音。在这大斋节期间,耶稣的生命是我们要再次专注思考的!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转载:为何马来人用脚投票?

马来西亚似乎有越来越多人才外流了。根据最近一份国会报告,2007年有14万人离开大马。他们或许就此一去不回头。

在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之间,移民人数增加超过一倍,达到30万5千人。很明显地,他们之所以收拾包袱离开故乡,是因为对犯罪率上升、腐败的司法制度、侵犯人权、过时的教育制度等等现状觉得大失所望。

大家一般的印象是:离开祖国马来西亚的大多是华裔和印裔,因为不论他们在这里住了多久,马来人还是会认为他们是外来移民(pendatang)——马来领土上的外国人。(全文

转载:Building a Common Society

Christianity Today刊登了伍锦荣博士(Dr. Ng Kam Weng)的一篇关于基回对话的文章。


Of late, dialogue between Muslims and Western Christian academicians has moved from defensive polemics to more constructive discourse that seeks to achieve mutual understanding. Every effort is made to set aside inaccurate stereotypes of Islam so that it is judged in the best possible light. The commitment on both sides to dialogue and to exploring how to live together based on newfound commonality has raised optimism.

Nevertheless, Christians living in Muslim majority countries remain guarded. Optimism comes naturally when one is theorizing within the safe and comfortable confines of Western universities. The fact is, Muslim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dialogue with Western Christians because dialogue confers recognition and this is what Islamic scholars want from the West. However, dialogue with local Christians is avoided as Muslims are reluctant to confer recognition to the local Christian community.

Dialogue beneath the Gothic arches of Wester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welcomed, but surely genuine dialogue would gain more credence if it took place at the ground level,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where Islamic authorities do not feel the need to modulate their power so as to present an acceptable face, as they would when dealing with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If indeed dialogue takes place, the Islamic authorities typically set the terms of engagement, reducing it to social rituals to confirm the dominance of Islam rather than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Naturally, local Christians lose enthusiasm for "dialogue."(全文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蒙福人生(二)

最近有点忙得不可开交,连静下来写点东西也不能,读书进度更是缓慢。

以下这篇,是我在2月7日的讲道大纲。

1. 温柔的人
温柔在原文的意思是柔和的、谦虚的、体谅的,甚至是愿意放弃权利的。换言之,温柔的人是有自制能力,也有智慧的人。


今天这个社会,与当时的社会差不多,温柔这种品质,早已经被人轻看了。别人总是把温柔和软弱、没有立场放在一起,但,真正的温柔却不是这样的一回事。圣经中多次说到耶稣本身是温柔的,祂是有立场的人,但祂却是柔和谦卑(11:29),祂没有按着别人的期待,以军事暴力来改革,祂反而是谦卑自己,骑着驴子进城。一个温柔的人,晓得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权利。


主耶稣怎么说呢?这种人将要承受地土!是的,温柔的人并没有失去,虽然在人看来似乎是如此,但耶稣却应许我们要承受祂所赐的产业!


2. 饥渴慕义的人
天国子民如果是温柔的,难道就什么都不争取、什么都放弃吗?不是的,主耶稣说,天国子民要谦和,但也要有所渴慕。渴慕什么呢?天国的义(6:33)


如果我们注意下面的经文时,我们会发现耶稣说,天国子民的义必须胜过文士及法利赛人的义(20),然后主耶稣就用了5次“你们听见有话说。。。但是我告诉你。。。”的模式来发言。这叫我们看见,原来,上帝国的义乃是一个更高标准的义!弟兄姐妹,我们到底在追求些什么呢?我们是否渴望过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呢?一种按照上帝给我们的标准来生活呢?


上帝的义包含些什么呢?如果我们从“宝训”的内容来看,我们会发现至少有三方面。第一,道德生活上;第二,人际关系中,及第三,属灵生活中。这样的标准会不会很难活出来呢?主耶稣应许我们,渴慕上帝的义的子民,他们将要得着饱足!走过这条跟随基督的道路后,我们回头看看,将会发现,我们的生命是如此丰盛、如此饱足的!


3. 怜悯人的人
913中,耶稣引用旧约圣经说,上帝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是要反驳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他们以为自己是律法老师、明白真理、故作敬虔,但却对有需要的人、对罪人排斥。若用保罗的话来说,这些人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意。


怜悯人是上帝的本性,祂怜悯的一个最高潮,就是把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了世人。因此,怜悯并不是一种情感、不是一种静态的表达,怜悯必须伴随着行动。圣经多次提到耶稣怜悯人、耶稣动了慈心,而且耶稣必定是有行动的。对当时的希腊罗马神观而言,耶稣这种对人的需要而动慈心是难以理解的,然而这就是我们的上帝。事实上,第6章所谈及的“施舍”,其字根就是“怜悯”,这给我们看见一个最直接的怜悯行动。


在过年的期间,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及金钱在吃吃喝喝,当然,这是为了享受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喜悦。然而,在我们欢度新年的时候,我们是否能体现出对他人的怜悯呢?主耶稣说,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这并不是我们要以自己的“怜悯”来换取上帝的“怜悯”,而是要提醒我们,在上帝面前,我们是一为被怜悯的人,一位被怜悯者,上帝要我们也在生命中去怜悯别人。如果每一个怜悯人的人都愿意去怜悯他人,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一些!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Darlie, 我们的新成员!


大年初五,我们家里迎来了一个新成员,Darlie诞生了,是只“虎宝宝”,你们说,他像小虎吗?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转载:别藐视大马法庭

过年一个星期了,这里也休息了一个星期。今天,借用了郑云城这篇“别藐视大马法庭”的短诗送给大家,顺道开年!

他杀死死者
死者没有死
身体没有伤口
照常祈祷
照常如厕
肛门也生龙活虎

不能因为死者活生生存在
照常上班
照常上庭供证
肛门吞吐自如
就断定死者没死
就不能构成谋杀的罪名

“法官自有其他证明活生生的死者
已经死了的方法”
大马政府向摸不着头脑的
美国和澳洲解释。

蒙古女郎?
她虽然有来
但海关没有她的入境记录
她虽然死了
但尸块拼来拼去
拼不出一个蒙古的地图来
(对于证据不足的事
法官通常不感兴趣)

“藐视法庭
将被判罚款和坐牢的”
大马外交部苦口婆心的
向美国及澳洲政府劝说。

“国情不同,司法公正自是不同”
一群愤怒的年轻人拿着理直气壮的标语
用被政府鸡奸过的屁眼
对准澳洲最高专员署开炮。

马哈迪也很火滚:
“美国可以自导自演911恐怖袭击
大马不可以有尊重政府的法官?”

世界在笑
我为司法的肛门很活跃而骄傲。

Friday, February 12, 2010

黄明志祝你新年好!

这首非一般的新年歌,相信许多朋友都已经在网上看过了。我考虑了一下,到底要不要放在这里,会不会给别人说我“不合圣徒的体统”呢?最后,还是决定冒这个险。他在歌曲中对传统新年歌词的批判,还有什么“Localize” (在神学上,contextualize的意义更丰富)都与最近在这里的一些讨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歌词中的粗话,就请大人陪小孩看,并给予正确的解释,而大人们也“自我修正”就行了!

新年蒙恩、主爱永随!


要赶回家乡过年的游子们,许多应该已经在路途中了。新年逼近,虽然一个人在马六甲这个小镇,但看见大家忙着办年货,收音机及电视机播放新年歌,手机短信及面子书上的祝贺,都一直在提醒我,新年真的很靠近了!

在这里,恭祝我所有的朋友、会友及读者:

生龙活虎、身体健康;
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主恩满溢、主爱永随;
满有灵恩、爱主更深!

恭喜、恭喜!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对“我们欢迎”短诗的一些反思!

主的圣灵,我们欢迎 
降临在你的殿中,来彰显你同在 
主的圣灵,我们欢迎 
恳求你再来充满这地 
我们同心合一聚集,在你座前敬拜 
高举主耶稣的圣名,单单来敬拜你 
你真配得所有赞美,让我们扬声歌唱 
圣灵来,在这地


最近,在一个场合接触这首诗歌(我所接触的,歌词似乎稍微有点不同,我不太记得了),我说“接触”,是因为我没有开口唱,是的,整首诗歌我都没唱。不唱,不是因为它不好听,而是其神学的混乱,导致我无法开口。

第一,我不太习惯用“欢迎”这种表达方式来面对上帝。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看,上帝是全地的主宰,祂也是教会的主,到底是我们“欢迎”祂,还是祂“欢迎”我们呢?当然,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我们表达我们回应上帝,愿意让上帝的灵在我们生命中动工,这也未尝不可。所以,这还不是导致我无法“开口”的原因,虽然自己的确不太习惯。

第二,整首歌曲的对象是三位一体上帝的第三位,圣灵,这还不是大问题,虽然我也不太习惯。从圣经神学的规范来看,我似乎找不到对圣灵歌唱的例子。然而,正如是否可以对圣灵祷告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系统神学的角度得到一些解答。圣灵是上帝,祂当然能够被歌颂。只是,我还是会说,我宁可选择圣经给我们的敬拜与祷告模式。

第三,如果这首诗歌的对象是圣灵,那么更大的问题出现在其神学的混乱及用词的随意。我不知道诗歌作者是谁,其神学背景又是如何的,但是,其中有些问题是要正视的。“在袮宝座前敬拜”,这里有一个观念上的错误。有些神学字眼或观念是不容混乱的。我们不能说圣父为我们钉在十字架(像一首诗歌“耶和华以勒”那样?),或说圣灵为我们流宝血。不,这是三位一体观的混乱。“在宝座上”这概念,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用在圣父身上。qro,nojthronos)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出现了61次,其中绝大多数在《启示录》,共47次。我们的印象中,“宝座”应该是属于羔羊的,但《启》绝大部份的经文却是指向父上帝。那么,羔羊的宝座呢?是的,在福音书中有提到“人子的宝座”,《启》也有提及“羔羊的宝座”(7172213),但数量却没有我们印象中那么多。然而,圣灵的宝座呢?对不起,圣经从来没有如此提及!

第四,“高举主耶稣的圣名,单单来敬拜袮”,这又是另外一个混乱!《约》给我们看见的方向是恰恰相反,圣灵要帮助门徒想起主耶稣的话(约1426),圣灵要荣耀主耶稣(约1614)等。

不要误会我,我并非贬低圣灵或不相信圣灵,我只是想要尝试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三位一体上帝的内在关系,并按照圣经给我们的方向去思考。诗歌是在传递某一种神学,会对教会信徒群体带来影响,作曲填词的人,在这方面更应该要谨慎。

愿上帝帮助我们!

Tuesday, February 9, 2010

孜恩,勤贵与晓微的次千金

刚过的星期天半夜,大概两点多吧,收到好朋友勤贵的sms,告知晓微将在早上生产,而他将赶搭最早的班机从Miri飞到Sibu,希望能在太太生产时,给予她鼓励与安慰。感谢主,晓微顺利生产,母女平安。今天下午与勤贵通过电话,他要求我帮他把女儿的照片放上部落格,藉此告知各方好友。

以下是勤贵给我的电邮中译(及英文原稿)。
亲爱的鹏翔,

请帮我向全世界宣布这消息!哈哈!



我的小女儿于2010年2月7日,早上10.05分出生,2.55公斤重,48公分长。她叫Annabel 黄孜恩。Annabel的意思是恩典与信心,就如其中文名“恩”。



我要求我的国语教会成员为我迫切祷告,好让我能赶得及进入产房见证我的爱人为我们产下第二胎。上帝垂听了我们的祷告。我在早上9点时抵达,比生产的时间早了一小时。晓微在生产时非常痛苦。医生说,我在这件事上不能做什么。我只能站在她身旁表达我对她的爱,以及在心里祷告,并把她的手握紧。感谢上帝的保护!

勤贵


dear Ps. Teng,
 
help me to broadcast it throughout the world..... haha
 
My little girl was born on 7.2.10, 10.05am, weight 2.55kg, length 48 cm.
Name as: Annabel Wong Zi En, Annabel means Grace and Faith with is "En" in mandarin.
I asked my BM church members to pray hard for me so that I able reach labour room to witness my darling giving birth to our second baby. God answered our prayer. I reached labour room around 9am, an hour before Wei gave birth to Annabel. Wei was extremely pain moment she struggle in giving birth... Doctor said, that I can't do any thing in helping my wife. I can only shown my love by standing beside her, pray in heart and hold her hand closely.
Thanks God for His protection.
 
Kung Kui

Saturday, February 6, 2010

Donald J. Wiseman 1918-2010


老实说,我说认识的旧约学者并不多,旧约的藏书也还在累积中。Donald Wiseman教授是我少数认识的其中一人。Wiseman教授已在2010年2月2日安息主怀。我现在手上拿着由他主编的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的《列王记上下》,读着其导论,算是对他的追悼。

转载:纳西尔失言、纳吉得利

有些人会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或更大的图画去看事情,黄进发肯定是其中一个。

用马来西亚人最喜欢的阴谋论来说,纳吉惩处纳西尔,岂不就是“周瑜打黄盖”,自家人做戏给别人看?套用马哈迪的“阿瓦达”逻辑:如果纳吉连印度淡米尔纳都的地方政治人物都可以去套交情,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呢?”(全文

有趣的对话!

今天下午,从马六甲探望了一生病入院的小孩回家后,在面子书的chat room 与一位甚少交流的神学院学弟有一段谈话。

S君:老兄,你有在吗?别忘了这个礼拜是你轮值,我在这里提醒你。
我:这是真的?
S君:去看看值日表吧!
我:你放在什么地方?
S君:你住在哪一楼?值日表是放在厕所的入口。(奇怪,不知道我住哪一楼,又怎么知道是我轮值呢?)
我:如果和去年一样,我应该是第三楼。但无论如何,我无法执行任务。
S君:你是在二楼或三楼?
我: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无法执行任务。
S君:你到底住第几楼?回答我的问题啊,老兄!(有点生气了)
我:若是可以,我愿意回答你,但非常对不起,我不能。
S君:好!你玩弄我!谢谢你,上帝赐福你!(不错,还能说祝福的话)
我:我没有玩弄你,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你呢?
S君:你不知道什么?
我:我只能说,我去年住第三楼。
S君:好!谢谢你,非常谢谢你!
我:谢谢你想念我,但我想你可能搞错了,上帝赐福你。
S君:啊?你到底在说什么?你把我搞糊涂了。(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我:你到底要找谁啊?
S君:不要紧,你就是要以这种态度成为一个传道人,非常对不起啦!(终于出这一招了,这是神学院最厉害的一招)
我:你说什么?
S君:啊!对不起,我这才发现!我以为你是XXX(一些人可能知道他本来想找哪一位。看来,这个老兄没有执行他应该执行的值日任务哦!)
我:原来如此。
S君:谢谢啦。
我:老兄,下次不要太快骂人哦!Take care。
S君:我没有骂人,只不过是执行任务。
我:我的意思是,还没有弄清楚前,不要随意说“这就是一个传道人的态度”,我觉得这很不正确。
S君:哦,谢谢。
我:上帝赐福你!

哈,离开神学院几个月后,难得有人联络我,但却是叫我回去洗厕所!

Friday, February 5, 2010

约3:16,错误翻译?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ly Son, so that everyone who believes in him may not perish but may have eternal life.” (NRSV)


这是一句错误翻译?如果是错误,应该如何翻译呢?


Hoffman提醒我们,希腊文的outos在这里不应该被翻译成"so", 他提出,在希腊文语法上,当outos是在一个主词(subject)与动词(verb)之间,应该要被翻译为"in this manner"。如果这翻译是对的,那么,《约》3:16的强调就会稍微有所不同了。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使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和合本修订版)


在中文的翻译中,似乎也有一般英文圣经的翻译倾向,把outos翻译成“甚至”。然而,如果上文所提的乃是正确的文法考量,这段经文在这里的强调并不是上帝爱世人(世界)的程度,而是祂爱的方式!


因此,这段经文或许能如此翻译:
“上帝如此爱世人(原文是世界,但kosmos在这里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指世人):祂将独一儿子赐给他们。。。”


注:我的《约》福音注释书都不在手上,无法参阅以给予核准,这一篇只不过是阅读了Hoffman之帖文的回应。

Thursday, February 4, 2010

转载:最遥远的距离

这是我一位宣教士朋友写的文章,我常常都能从他身上学习很多!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就在我的面前,而我却不懂得去爱你。”(全文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这是上帝的心意吗?

前几天,一位在海外的朋友向我发了一个电邮,询问一个许多人都在问的问题:如何明白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带领。通常,这些问题都不会牵涉道德伦理的。我们不会问,“我如果不工作,靠偷窃为生,不知道这是否是上帝的心意?”这问题的答案太直接,也太清楚了,并不会为我们构成疑惑。然而,有些其它问题却是有其困扰的,“我是否要换工作呢?”、“我要留在本地工作还是出国”、“他/她是否是上帝为我预备的伴侣呢?”等等。

我会如何看这样的问题呢?一般上,以下几点会是我的考虑:
1. 如上文所说,如果牵涉道德伦理问题,圣经清楚的教导、国家的法律等都是主要考虑。

2. 如果不牵涉道德伦理,那么,上帝对个人的引导又如何呢?清楚吗?如果清楚,为何还要问呢?是否是不愿意顺服呢?如果不清楚,又能如何呢?

3. 如果上帝对个人的引导是不清楚的,我想,上帝的确是在给予空间了。祂给我们理性思考、衡量及判断的能力,而我们就需要为着这一切而负责任。

因此,在做决定之前,一些基本功夫一定要先准备好,然后就带着敬畏上帝的心选择,然后勇敢承担选择后的结果,继续走下去吧!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回应“基督教徒的政教矛盾”一文


以下这篇文章是《独立新闻在线》的特约作者梁昕所写。


今天下午收到一位神学院同学的电邮,要求我给予针对这文章给予一些回应。老实说,读毕这文章后的第一个印象,是蛮赞同作者的评论。马来西亚基督徒对政治的关注,虽然比起308之前是有进步,但却仍旧非常表面。我们听见或看见一些“咖啡桌”之谈,但却鲜少对政治体系及现况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更少是直接投入其中进行改革的。整篇文章作为教会内部的反省是有其价值的,但对外刊登的话,这篇文章中有些以偏盖全的评论方式,或许对某些很直接投入的基督徒(甚至牧者)而言是不公允的。我会尝试就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提出一些点评。
--------------------------------------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社会民主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最后,他们要追杀我,
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勒(Martin Niemoller,左图)的这首忏悔诗,在当今还闹个没完没了的“阿拉风波”,是许多人用来呼吁课题关注的超级劲爆人气棒喝。然而,有趣的是,对这首诗最为深感共鸣,并且对当下掌权阶级的种种手段深感焦虑的,并不是基督徒群体。(不见得,我在好些基督徒部落格上就读过这首诗)


基督教各派系不见得在这事件中学习放下历史成见并肩克服眼前的问题。“基督教”的定义,在基督教各主流派系之间的差异和构成的成见,其实和阿拉纠纷实在不遑多让。最简单的例子,罗马大公教会派系(或曰天主教)和抗罗宗派系(或曰新教),到现在都还强调只有自家山头才算是“基督教”。(最近几年,这样的局面已经在改善中,至少对更正教而言,许多针对天主教的偏激看法已经获得修正。在学术界中,两派人马的交流甚是频密。无论如何,在马来西亚,这或许仍旧有许多进步的空间。)


阿拉事件演变到当下局面,还有许多抗罗宗人士“划清界限”的声明“这是天主教的问题,不关基督教的事”。而,大公教会圈子有许多人到今天依然以“政教分离”理由而刻意回避政治课题。当大公教会某些领袖因着站出来驳斥暴政当局的谬论而博得赞赏的时候,他们就急忙跳出来指着抗罗宗的人们说:“我们做了这些,你们做了什么?”(针对这一点,我想CCM及NECF都曾经发表文告,以更正教的“官方立场”而言,我们并没有与天主教划清界限。就算是更正教的教会被破坏,教会也没有喊冤。虽然,我的确听见有尝试划分界限的声音,但那是一名70岁的老会友,他能代表大部分或“许多”更正教人士吗?)


许多人以为基督徒群体在308过后开始有了明显的政治醒觉。之所以这么认为,也许是因为国阵在上次大选因着某些涉及基督教群体宗教文化的“倒米行为”(包括已经发生的“阿拉风波”),应该足以让基督教徒觉得国家政治实在算不得不关他们的事。

表面上,许多基督教徒确实在日常生活对白中多了几句时事关注。但,他们的关注往往是一种很奇怪的宗教功利行为。(使用“往往”一词,是否太重了呢?)有些牧师对会众提及308的时候,并不是从社会、历史、政治等等角度解释前因后果,却是说他如何在大选之前祈求“上帝公义的彰显”,借此强调祈祷的重要性,以及“凡事交托给上帝掌管”的所谓“信心”原则。(这点不容否认,值得反省。)


此外,308之后,许多教会开始邀请信奉基督教的民联领袖们出席他们的宗教活动,藉此“见证”说明“基督徒对社会是有贡献”。但,他们似乎忘了,或者刻意不提及,308之前的教会有多少是愿意邀请民联领袖出席活动的?甚至,有些教会领袖还鼓吹透过“敬拜赞美”和“禁食祷告”去“摇动上帝的手”,以为这样的“关注国家命运”才算是“符合上帝的旨意”。(梁氏不能否认基督徒在这方面的信念,透过祷告,甚至禁食去表达对国家的关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认为基督徒“只需这样做”、“这是最符合上帝心意的方式”,而忽略了更实际的社会责任,那么,这些基督徒需要悔改)

马来西亚基督教圈子的政治冷感、麻木、无知,可能远比教外人们想象中的还要糟糕。(整体而言,我们的确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但我个人也认识好一些非常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牧师与教会,他们实在是这社会的良心)
也许有人会抗议说:“批评有啥用?最重要的是以行动实践关怀。”这句话看似合理,但是却有陷阱。已故巴西大主教卡马拉(Helder Camara,右图)有一句名言:“当我给穷人饭吃的时候,他们称我为圣人;当我问他们为何穷人没饭吃的时候,他们称我为共产党人”。主流教会圈子的政治冷漠,一直以来都伴随着为虎作伥的行为。(“一直”,同样是很重的字眼)

在东马靠伐木业起家的,包括政商勾结致富者,有不少都是基督教徒。教会高层对这些恶行的姑息记录,黄孟祚在〈新教伦理与华裔基督徒企业精神风格〉(该文收录于《粘合与张力: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内关系》,2009年,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出版)列出的例子可说是相当点到即止的描写。基督徒如何无视南洋报殇事件的祸害,而一味对张晓卿素常慷慨资助传教活动而当他是基督徒商人的好见证,这在教会圈子已经是常态。(这一环,教会需要悔改!)

任何人在教会场合公开抨击这种政教商勾结,肯定被批为“伤害主内肢体的和睦”,并以“别把外面的政治带进教会”为理由而消音。更自作聪明者还会说“有本事改变天下才来批评人家”。教会人士这种吹捧“圣人”批斗“共产党人”的习惯,造成他们在现今的阿拉风波之中,加上受害者光环的笼罩下,完全看不见教会群体为虎作伥的历史。(公义的体现,无可否认在华人教会中,这条路仍旧漫长)


在马来西亚,同是亚伯拉罕宗教的回教和基督教,对教外人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不怎么包容的宗教。本地版本的回教给人们的印象是强逼入教。基督教因着历史因素,作为“洋教”,对许多华人而言,是含有浓厚的文化殖民或侵略意味。

尤其教会圈子风行多年的“神州上帝”论,更令许多人觉得是对中华文化的侮辱。然而,在308前后,民联领袖们以及左派回教学者们纷纷表现出令非回教徒另眼相看的开明态度。回教党获得非回教徒华人群体的支持就是最明显的证明。那么,基督教群体是否也跨出了极右的思维框框,开始发展出对多元宗教和文化采取宽容态度的宗教思想?(这一点,我个人相信在缓慢的改变中。近年来,神学界开始畅谈“公共神学”,这为教会抛开基要思想打开了出路)


《圣经·弥迦书》六章八节如此陈述:“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段经文最近在基督教圈子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一些关注国家政治的基督徒更是常引用这经文提醒信徒们在暴政当道的时候应当选择的“行公义”立场。

然而,主流基督教文化素常教导的“行公义”,却是“信耶稣就是称义,不信耶稣就是犯罪”。而且,许多人依然认为信徒在天堂或地狱的结局远比今生社会处境来得重要。所以,这经文到底能否帮助信徒们改变思想,恐怕是一个大问号。(我不清楚梁氏从哪里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解经,可以把这段经文解成这个样子,大概需要重新回到神学院进修或维修一下才行!)


更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换作是佛教或兴都教圈子遭遇刁难,基督教圈子会否施于援手?抑或,兴都庙的铲平会被当作是“上帝对拜偶像的外邦人施行的审判”?(不,绝不!事实上,我本身就在基督教堂被破坏后的那个主日,分享过类似的提醒,可参这里


教会表面上和非基督教群体一同怒斥暴政,在自家宗教环境下却依然对其他宗教采取歧视态度,打压派系内的异议声音。在教会外被人批评政治冷漠的时候就说“别把宗教扯上政治”,在教会内被批评的时候就说“别把政治带进教会”,等到自己成为受害者了再来疾呼什么暴政当道。这算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吗?(再次,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如果是教会的内部自我批判,这是好的,但对外的发表,或许梁氏需要更为客观为佳)

转载:一场神学教育的悲剧

这是香港陈家富教授写的一篇贴文,神学生,甚至每一个基督徒都需要反省其发出的问题。

倘若神學生讀神學是要找尋一個符合內心宗教須要的答案的,就請三思;倘若神學生沒有預備讀神學是須要學習挑戰批判一己的信仰觀點的,就請三思。上述的故事,讓我覺得很可悲,信徒須要「現成信仰答案」何等欣切,一旦找到後,就連人家給你解釋的理由都拋諸腦後,還義憤填胸的為主作見證,告訴人,這就是真理!”(全文

Monday, February 1, 2010

蒙福人生(一)

这是上主日(31/1/2010)崇拜信息的大纲,希望对出席或未能出席崇拜的弟兄姐妹有帮助。

题目:蒙福人生(一)
经文:太5:1-6

引言:
新年将至,大家看重“福气”,也追求“福气”,但到底一个蒙福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呢?

背景:
《太》呈现了耶稣是那位旧约应许要来临的君王。既然是君王,就必定有其国度,而基督的国度就是“天国”,《太》5-7章,“登山宝训”就是一段针对天国子民所说的信息。

一些观察
1. “八福”是指八种人,或指向一种人呢?其实,这是天国子民该有的生命品格,不是八种类型的天国子民,而是天国子民要活出这种种生命品格。

2. 不是有了这种品格才能成为子民,而是成为子民后,需要活出这种种品格(兼述“犹太新观”)。

3. 前面四种福气,耶稣用反面、矛盾及对比的方式呈现,为了说明天国子民拥有一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眼光”。

4. 第一及第八种福气,耶稣用现在语态,其它则是将来语态,这是一种天国已然与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的表达。

5. 将来语态的动词都是被动式的,表示上帝才是那背后的赐福者。

第一福:虚心的人(心灵贫乏的人)
如果理解“贫穷”?同样的字根用来形容《可》中那献两个小钱的穷寡妇。另外《路》14:13中,贫穷与残疾的、瘸腿的、失明的摆放在一起。主耶稣在这里形容一种内心心灵的贫穷,就如《可》或《路》两处经文一般,心灵极度贫乏,甚至破产!这样的人有福了,惟有如此的人才懂得谦卑寻求上帝。

两个例子:税吏及老底嘉的教会。

第二福:哀恸的人
喜乐是基督徒的生命特征,为罪哀恸也是基督徒的生命特征。为罪哀伤,为得罪上帝,使祂伤心难过而哀伤,上帝的安慰、赦罪的安慰将能使他重新站立。

结语:我们的生命向前奔走的同时,不要忘记起点,基督徒生命的起点:谦卑寻求上帝,并为罪痛悔。

双溪南眉卫理公会新年《家书》


看清楚,是《家书》,不是kia-su 哦!请看这里

Jan 2010 Biblioblogger排行榜

2010年1月份Biblioblogger排行榜出炉了,请到这里查阅。

《不配的罪人》排在182位,是升了,或降了,哈,数目字太大,我也忘了!